骨质疏松症位居中老年人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然而,儿童也有可能患上骨质疏松症,且这种病症易被忽视。
不同年龄段儿童骨量和骨密度暂无统一衡量标准,因为儿童处于骨骼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骨组织循环旺盛,骨结构变化快,因此儿童骨质疏松症的定义较成人更复杂。
儿童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除了根据临床表现和骨折病史外,主要依据骨密度的Z值和骨矿物含量。
对于无创伤自发骨折或低能量创伤导致长骨骨折的儿童,应高度怀疑骨质疏松症。推荐这类儿童进行骨密度或骨矿物含量检测。当Z值<-2.0,则代表骨密度降低,可能需要接受临床干预。
引起儿童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由于遗传或特发性原因导致骨骼内在缺陷而引起的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是成骨不全。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抗癫痫药物等,以及其他慢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脂肪泻、慢性肾病等所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儿童骨质疏松症的管理有赖于多学科协作,治疗的主要目标为原发病治疗和预防骨折发生,比如早期发现椎体骨折、预防四肢长骨骨折的畸形发育和脊柱侧凸、改善肢体功能、活动能力以及减轻疼痛。
治疗方法则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改善营养不良、补钙、维持适量维生素D摄入、保持适量体能锻炼等,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青少年是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20岁前大约能获取80%以上身体所需的骨密度。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必须从儿童期抓起。
日常生活中能做的主要有——
均衡饮食:补充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酸奶、奶酪、豆腐、绿叶蔬菜和坚果等。
定期运动:负重运动如跑步、跳绳和打篮球等,抗阻运动如举重、使用阻力带等,并保证充足日照。
健康体重:维持正常体重,避免过瘦或超重。保证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充足。
戒坏习惯:限制饮料和咖啡因的摄入,青少年应避免吸烟(包括二手烟)和过量饮酒。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药学部临床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