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最新获奖作品《破茧》:14 岁女孩来做流产手术,母亲却责备她「丢脸」
健康
健康 > 正文

柳叶刀最新获奖作品《破茧》:14 岁女孩来做流产手术,母亲却责备她「丢脸」

2024 年「威克利-伍连德奖」的话题是女性与健康,获奖者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 顾佳琦 医生。

白居易曾云:「生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道尽了封建女性的辛酸。值得庆幸的是当下人们愿意平等的对待女性。可我学医以来的经历,似乎又在告诉我,在女性健康方面,一些传统观念仍好似蚕茧一般束缚着女性本身。

去年三月,正值迎春花开,我们病房收治了一位 14 岁妊娠的女孩儿,准备择期行人工流产手术,同时根据相关规定予以报警处理。在询问病史时,女孩儿低着头,支支吾吾。女孩儿的母亲责备道:「都是这丫头不省心,把我的脸都丢尽了……」

我绝想不到母亲的反应竟是如此,本是爱她的,但忘了问孩子是否遭到强迫?忘了问自己是否对孩子进行过必要的性教育?不敢想象,孩子在经受了那不该经受的一切、此时的劈头盖脸的责骂、手术的风险、内膜损伤的痛苦后,会不会经此一劫而对爱情婚姻产生恐慌?她会不会因此而变得自卑、消沉?她大概只觉得自己犯了大错。

在医护及警方的配合询问下得知,女孩发生性生活时已年满 14 周岁,但仍属于未成年人,如存在性侵行为,相关犯罪人士需承担刑事责任,可最终母亲也许考虑到女孩的「名声」,选择私了,这其中是否存在恶意犯罪我们无法知晓,只得告知必要时最有力的武器便是法律。

自此女孩身上的茧丝更缚紧了些。出院时医护的宣教告知了适宜的避孕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意外怀孕及性疾病的传播等,希望能够些许弥补她或许缺失的性教育。

今年年初,从外地转来一名孕 22+ 周合并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危重孕产妇,收治入院后我们第一时间完善检查及会诊,各个科室专家均表示需要立即终止妊娠,这个周数都不一定能保住命,绝对不能再拖了。

各科主任轮流和患者及家属谈论病情,患者及其母亲表示:终止可不行,孩子必须得要。不得已,主任又一次苦口婆心道:「如果再继续妊娠,即使孩子住保温箱侥幸存活,你女儿也极大可能失去抢救机会了,你能接受吗」。

患者母亲哀叹一声,缓缓开口,「男方家想要个孩子,如果这个孩子没了,现在又知道我女儿的心脏有病,肯定会离婚的」

话音落地,医护沉默,主任一时也没接上话。我感到一阵窒息,「生命」、「结婚生子」孰轻孰重?在这位母亲心中的天平上,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失衡!

有人问她丈夫是否早知她不该妊娠,她的丈夫竟点头了,眼里看着似是有愧意,只是不知是对爱人、对未出世的孩子、还是对自己将要面临的「麻烦事」。

后来到了孕 26+ 周,肺动脉压力达到了 124mmhg,超声心动下她的右心像个气球,几乎看不到收缩,药物无法经静脉泵入,血压心率维持不住,家属慌了,哭喊着「救救我女儿」,我们立即通知早早就做好准备的各科室及设施就位,尽快开展了手术。

术后几个日夜的抢救,依然在某一时刻开始无法经药物维持血压心率,高昂的费用和渺茫的希望,令家属再也无法承受,最终放弃抢救,选择生于哪便归于哪。

怀孕期间,在孕妈妈的身体发出报警信号时,她的亲人关注的不是她的健康本身,而是她的婚姻、传宗接代。妊娠期间,病痛的折磨和家人的漠视,如蚕茧般牢牢收紧,让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人们只知生育不过十月,除了肚子变大,也没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

我想,人们不该宣传那些身患重症却坚持妊娠,最后侥幸存活的病例,别人只觉得「那我也可以」,而不知道这是冒了生离死别的风险。相反,身体各个器官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在妊娠期面临着巨大变化,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女性来说,一不留神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并非胎儿安好便万事大吉。

母亲对子女的爱护是细微曲折的,但母亲细微曲折的身体、心理的变化,却往往被子女所忽视。

研二时我曾收治一名 65 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这种疾病是老年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常伴随着非常典型的早期症状——绝经后阴道出血,能够及早发现,是预后较好的一种。

这名患者绝经已十余年,突然再次出现阴道出血的表现,早期时她曾向子女讲述这一症状,而子女则随耳一听,没放在心上。在采集病史时,她的儿子说:「我想着她不舒服的厉害,就会要求到医院去看,当时她没要求,我也就没在意」。患者自己则表示,「觉得难为情,不想看」。

自然,患者的期别也不是很早,好在后续积极配合治疗,预后相对不错,只是不可避免的费用高了些,疗程长了些,担忧的日夜多了些。

在之后的病历汇报比赛中,我选择了该例印象深刻又典型的病例,为了题目新颖,便为汇报取名为「不是每滴血都叫大姨妈」。汇报前,负责老师曾私信我说「题目换一个吧,当天台下会有很多领导」。我很诧异,认为「大姨妈」这三个字不该被回避。

当日,题目一出,台下哗然、窃窃私语。其实本也不该称作大姨妈的,只是当时觉得听起来更有趣味。不过就是月经或阴道出血,学名罢了,却令人意识到女性生殖器官相关疾病的教育仍有缺失,亟待科普。

或许作为子女我们只需要说一句「妈妈,该体检了」,作为医护在宣教时耐心的多解释一句,就会有不同景象。而老年的她们,如果多听听社会新的声音、摒弃封建思想,于不适时立即就医...

人们说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样子,该「文明用语」、「仪态优雅」,随后性羞耻成为了不成文的「文化产物」。

就像懵懂少女不慎怀孕,就会被「道德绑架」,指责其为行为不检点,而当事男子却可以「道德放假」。就像女子因其生理结构本容易感染妇科炎症,却羞于寻医问药。就像月经、生殖器总是不能公然拥有自己的学名。就像生育后的她们羞于向自己的爱人袒露会阴,而到了老年脱垂的子宫被日复一日的摩擦到出血、感染却不愿就医。

最终这种观念又传递给下一代,女性的身心健康依然亟待关注。我们以复杂的身份存在于世上,各自作为女儿、母亲、妻子、陌生人,试着冲破古代社会为女性打造的蚕茧,这并不容易,这需要作为家人、爱人、朋友、社会各界的人们一起完成。

获奖者介绍

顾佳琦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学专业。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