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艺人徐熙媛(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终年48岁。这一消息令人痛心,也再次敲响了流感防治的警钟。其实2025年伊始,就有“某51岁女士因流感导致白肺”、“一30岁男士流感发热4天才就诊、病情持续加重住进ICU”等新闻登上热搜,但是很多人还是不太清楚流感的危害,错失最佳防治时机及方法,给健康带来一定风险。那么,为什么得了流感会这么严重?硬抗流感真的会有生命危险吗?凤凰网健康带来解读。
首先,流感并非普通感冒,而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只是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的中文翻译误导了大众,让人以为它是普通感冒(Common Cold)在流行。事实上,流感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传播迅速的特点,其严重性不在于本身的症状,更在于它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
全国每年约有8.8万例流感死亡
重症流感的死亡率高达8%-10%
临床上,小于5岁、大于等于65岁、孕妇、产后2周内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都属于流感并发症高危人群。健康的中青年人群流感出现并发症风险并不高,但也不能就此忽视风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每年全球约有10亿例季节性流感病例,其中重症病例约300万-500万例,导致29万-65万例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在中国,一项基于全国流感监测和死因监测系统数据的研究显示,2010-2015年期间,全国平均每年有8.8万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8.2%。此外,重症流感的死亡率高达8%-10%。
肺炎是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还应警惕病毒性心肌炎、流感相关性脑炎等
医学界认为,流感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并发症,其中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流感相关性脑炎等屡见不鲜,且危害甚大。
1. 并发肺炎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流感病毒可以直接引发病毒性肺炎,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此外,流感还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进一步加重病情。
近百年来,全球有4次流感大暴发,即: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暴发、1957-1958年亚洲H2N2流感暴发、1968-1969年香港H3N2流感暴发、2009年墨西哥新型甲型H1N1流感暴发。过去100年间的4次流感大流行数据显示,严重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高死亡率常与流感病毒流行期间继发细菌感染密切相关,比如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其中95%的死亡率归因于流感病毒和细菌共感染。而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25%~50%的住院病毒感染患者感染了细菌性肺炎,其中大多数为死后诊断。
2. 心脏并发症
流感病毒还可能引发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此外,流感也可能加重慢性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
3. 神经系统并发症
流感还可以引发多种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脑病、瑞氏综合征等。这些并发症的病死率较高,尤其是流感相关性脑病/脑炎,病死率高达30%以上,且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4. 多器官功能衰竭
重症流感患者可能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这些情况的死亡率极高。
接种流感疫苗能够降低40%-60%的就医风险
抗病毒药物应在发病后24-48小时内使用
尽管流感的严重性不容小觑,但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病痛,最重要的是降低重症发生率。
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能够降低40%至60%的就医风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负担的有效手段。
及时就医:流感患者如果出现体温不断升高、咳嗽加重、胸痛、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心脏不适、基础疾病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就医。老年人、儿童、孕产妇、肥胖者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需特别警惕,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疑似或确诊流感的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或有重症风险的患者,应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最好在发病后24-48小时内使用,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最后,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保持室内通风等措施,也能够有效减少病毒传播,降低感染风险。(董蕊)
参考资料:
1.《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2版)》
2.《兰亭医话|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如何治疗?》,兰亭叙论坛
3.《女子硬扛流感 10 天,两个肺都白了!医生紧急提醒→》,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