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冬换季,气温尚未转暖,洗头仍然是个“困难模式”。
在中医看来,这段时间是阳气最容易“出逃”的一段时间!
中医讲“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生发不顺畅了,人就容易没精神,一整天都觉得脑袋昏昏沉沉的,时间长了,抵抗力下降,各种病就容易找上门来。
洗头这件小事,也有禁忌。
如果你忽略了其中细节,洗的可能就是 “伤身头”!
第
1
点
—The First—
“2前1后”别洗头
睡觉前
洗了头就睡,是错误的做法。
这时水湿可能还残留在头皮上,会增加身体的湿气垃圾。
尤其是夜间气温较低时,冰冷的水汽凝结于头皮,很容易导致气滞血淤、经络阻闭,导致慢性头痛。
所以,即使是晚上洗头,也一定不要太晚,尤其不要在临睡前洗头,更不要洗完头马上就睡觉。
出门前
在春冬换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如果头发没有擦干就出门,头部的毛孔开放着。
这时候头部带着寒湿之气,风一吹,寒湿就顺着毛孔往身体里钻,这在中医里叫“寒湿之邪入体”。
《伤寒论》里就提到了寒湿之邪对人体的侵害,会让气血凝滞,经络不通畅,人就容易出现头疼、关节疼,甚至还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吃啥都不香,肚子还老是胀胀的呢。
晨起后
早上是阳气初生的时候,我们刚刚醒来,身体的警醒意识比较弱,就很容易遭受寒湿邪气。
其次早上7-9点是胃经当令的时候。脾胃也刚刚开始工作它要用全力来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这时候洗头极易受寒气侵袭,犹如浇灭阳气。
此外,清晨洗头还会导致头部血液循环加快,使得头部皮肤变得干燥,不利于头发的滋养和修复。
第
2
点
—The Second—
洗头搓这些部位
养生防病很管用
我们在洗头的时候,本来就需要搓揉头皮,如果是能有意识地搓搓这个地方,会有不少好处主动找上你!
一
搓耳后
洗头时,绝大多数朋友一般都会重点清洁脸和头皮,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耳后。
人的耳朵背后有一条很明显的沟儿,这条沟被称为“降压沟”。
降压沟是耳朵上的降压反应点,血压高的人,按着这里就有跳的感觉,等这里不跳了,血压就降下来了。
推耳背可以调畅全身的气血,有一定的辅助降压效果。对于头痛、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平时作为保健,洗头的时候顺便搓一搓,搓3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二
按搓三阳脉
洗头揉搓头皮时,我们可以重点按揉下头部的三焦经、胆经、膀胱经。
这三条经络都经过头部,而头部就是人体阳气汇集的地方,疏通它就等于让体内虚弱的阳气变得充盈起来。
手指互搓36下,令指头发热,手部气血充盈后,十指张开,沿前额开始右前向后揉。
注意手将整个头包裹住,手指肚发力,五指同时打圈,每个位置转动10圈后再进行下一个位置的按摩。这个动作可以疏通头部三条经。
第
3
点
—The Third—
洗头还需注意4点
1
控制水温
天冷,很多人喜欢用热水洗头,但水温过高会破坏头皮的天然油脂,导致头皮干燥、瘙痒,甚至脱发。建议水温控制在37℃左右,温热但不烫手。
2
调整姿势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而言,洗头最好坐在椅子上,让头部和水盆在同一水平的位置。这样可以减少弯腰和伸展的动作。
3
注意保暖
一方面要确保周围环境的温暖,不要在寒冷或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洗头,以减轻因温差变化带来的身体不适感。
另一方面,洗完头,头皮毛孔处于张开状态,很容易受凉,要及时吹干头发,然后用帽子或围巾保暖,避免寒风直接吹头皮,以防感冒或头皮血管收缩引起头痛。
4
控制洗头频率
春冬头皮出油减少,如果每天洗头,可能会让头皮变得干燥,甚至出现头皮屑。一般来说,一周洗2次比较合适,头皮容易出油的人可以隔一天洗一次。
洗头虽然是件小事,但方法不对可能会影响健康。
掌握正确方式,才能让身体保持良好状态!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