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医院血管外科与心血管外科通力协作,在急诊科、手术麻醉科、输血科、心血管内科的强力支持下,顺利为一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Bentall手术)。此次多学科携手迎难而上、挽救生命,成功开展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标志着北京医院在大血管急危重症领域的综合救治能力迈上新台阶。
生死竞速:多学科协作打赢“生命保卫战”
患者宋先生因突发撕裂样胸痛5小时急诊入院,经主动脉CTA检查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血管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破口大小约3.4cm,夹层已累及冠状动脉窦及主动脉瓣,造成主动脉瓣中度反流,随时可能因血管破裂导致猝死。面对这一“心血管病中的重磅炸弹”,由血管外科李拥军主任、心血管外科罗文琦副主任(主持工作)领衔的MDT团队(包括急诊科、手术麻醉科、输血科、心血管内科)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倾尽全力开展紧急救治工作。
经过全面细致评估,MDT团队制定了“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的手术方案,第一时间提交了急诊手术申请。手术麻醉科华震主任、路琳主治医师高度重视,紧锣密鼓地进行麻醉前准备,孙梦楠、李俊两位护士长给予鼎力支持,从手术麻醉维度保障急诊手术能够及时开始。与此同时,输血科宫济武主任竭力保证围术期用血,为疑难复杂手术和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正式打响。手术团队开胸后发现,患者心包内有近200ml血性心包积液,如果再稍有延误,极有可能发生升主动脉破裂出血、心包填塞,进而危及生命。得益于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学科体系的有力支撑,此次危重复杂手术按照术前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马玉健主管技师配合娴熟,确保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
在手术团队的密切配合和齐心协力下,有序攻克了一个个重要“关卡”——建立体外循环顺利!主动脉瓣置换顺利!升主动脉置换顺利!心脏复跳顺利……历时4小时,手术顺利结束。手术出血量控制在800ml以内,患者术后13小时即脱离呼吸机。经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于近日出院。
技术突破:大血管外科手术的 “最后一个壁垒”
主动脉夹层是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发生率的危重急症,A型主动脉夹层(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区域)的生存概率更是按照小时计算,48小时内的死亡率可达50%。B型主动脉夹层(夹层仅累及降主动脉区域)已在医院开展微创手术由来已久,技术成熟。但是A型由于特殊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微创介入手术尚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目前治疗还是以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人工血管置换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此次手术在医院原有技术基础上融合我国主动脉夹层疾病先进手术方法进行,并取得成功,以期进一步形成北京医院特色的技术能力。
“此次成功得益于三个关键突破”,李拥军主任表示:“一是医务处给予的支持和协调多科室协作,安排了术前的MDT会诊。二是血管外科、急诊科、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科、输血科、心血管内科的密切配合;三是技术力量的积淀与新技术的融合。”罗文琦主任补充道:“多学科MDT团队通力协作是本次A型主动脉夹层新手术开展的保障,以此为契机,希望可以更多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机制,帮助更多的疑难危重患者迎来生命的曙光。”
体系建设:打造大血管疾病救治新高地
医务处陈浩处长指出,此次新技术的开展是医院推进专业科室联合发展的重要阶段性成果。目前,血管外科、心血管外科已联合制定《A型主动脉夹层诊疗规范及流程》,希望将来能更好地帮助高难度手术的顺利开展,持续提升医院大血管外科诊疗能力和水平,以新的积极举措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护航。
撰稿:血管外科 王吉阳
审校:血管外科 李拥军 心血管外科 罗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