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型糖尿病(T2DM)患者容易合并泛血管疾病(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基础导致心、脑、肾、四肢等重要器官受累的系统性血管疾病)[1],泛血管疾病也十分影响 T2DM 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因此,国内外权威指南明确将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列为 T2DM 患者的核心管理目标[2,3]。现有降糖方案中,部分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RA)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 抑制剂(SGLT2i)已充分证实心血管疾病(CVD)、慢性肾脏病(CKD)等 T2DM 合并症方面的获益[2,3],但在下肢动脉疾病(本文表述为 PAD)领域的研究仍相对有限,尤其在 PAD 症状改善方面仍属空白。因此,如何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提供泛血管保护作用,已成为当下 T2DM 药物研发领域的关键研究方向。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 GLP-1RA,在 T2DM 患者中有两种治疗剂型,注射剂型为司美格鲁肽 0.5/1.0 mg 周制剂,口服剂型为司美格鲁肽片日制剂。两种药物的强效降糖、有效减重,兼顾调脂降压等多重代谢获益,已在各自的全球系列 3 期临床试验中充分证实(司美格鲁肽 0.5/1.0 mg 注射液——SUSTAIN 系列研究,司美格鲁肽片——PIONEER 系列研究)。除此之外,二者在器官保护作用方面,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泛血管病变方面的证据也在不断积累。在刚刚结束的 2025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中,两项 T2DM 领域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重磅揭晓:SOUL——证实司美格鲁肽片 14 mg 在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和/或 CKD 人群的心血管保护作用,STRIDE——证实司美格鲁肽 1.0 mg 改善症状性 PAD 患者运动功能。本文诚邀 SOUL 研究中国区主要研究者(PI)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就司美格鲁肽 2 种剂型对 T2DM 合并不同血管疾病的患者获益证据进行全面梳理。
图 1. SOUL 研究:司美格鲁肽片降低 MACE 风险 14%
SUSTAIN 6 研究[5]是司美格鲁肽 0.5/1.0 mg 注射液的 CVOT 研究,旨在探索合并 CVD/高风险的 T2DM 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接受司美格鲁肽 0.5/1.0 mg 注射液或安慰剂对 MACE 发生率的影响。该研究为多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3 期临床试验,共纳入 3,297 例合并 CVD/高风险受试者,中位随访 2.1 年。研究结果显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司美格鲁肽 0.5/1.0 mg 注射液可进一步降低合并 CVD/高风险的 T2DM 患者 MACE 风险 26%(HR 0.74;95% CI:0.58,0.95;优效性检验 P=0.02),各组分风险一致性降低(图 2)。
图 2. SUSTAIN 6 研究:司美格鲁肽 0.5/1.0 mg 降低 MACE 风险 26%
FLOW 研究[6]是司美格鲁肽 1.0 mg 的肾脏结局试验(KOT),旨在探索合并 CKD 的 T2DM 患者中,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接受司美格鲁肽 1.0 mg 注射液或安慰剂对肾脏复合事件发生率的影响。该研究中,MACE 是确证性次要终点之一。FLOW 为多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3 期临床试验,共纳入 3,533 例 T2DM 合并 CKD 患者,中位随访 3.4 年。研究结果显示:在合并 CKD 的 T2DM 患者中,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司美格鲁肽 1.0 mg 可降低 MACE 风险 18%(HR 0.82;95% CI:0.68,0.98;P = 0.029)(图 3)。
图 3. FLOW 研究:司美格鲁肽 1.0 mg 降低 MACE 风险 18%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不同 T2DM 患者中,无论口服剂型还是注射剂型的司美格鲁肽,都可显著降低 MACE 风险。
非致死性卒中通常是 MACE 复合终点的重要组分。SUSTAIN 6 研究提示司美格鲁肽 0.5/1.0 mg 可降低非致死性卒中风险 39%(HR 0.61;95% CI:0.38,0.99;P = 0.04)(图 4)[5]。PIONEER 6 是司美格鲁肽片的上市前 CVOT 研究,旨在证明司美格鲁肽片在 ASCVD/高风险的 T2DM 患者中心血管安全性。对 SUSTAIN 6 与 PIONEER 6 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共纳入 6,480 例 CVD/高风险 T2DM 患者,汇总数据结果发现,司美格鲁肽降低任何类型卒中风险 32%(HR 0.68;95% CI:0.46,1.00;P = 0.048)(图 4)[7]。
图 4. SUSTAIN 6 研究及其与 PIONEER 6 的汇总分析:司美格鲁肽降低非致死性卒中风险
一项真实世界研究[8]采用了美国 Merative MarketScan 数据库,按 1:1 比例倾向性评分匹配使用司美格鲁肽(包含注射液及口服剂型)与二肽基肽酶 Ⅳ 抑制剂(DPP-4i)的 T2DM 患者共 35,840 例,其中合并 ASCVD 的 T2DM 患者 8,468 例,探索司美格鲁肽相较于 DPP-4i 对卒中风险的影响,平均随访 237~258 天。研究结果显示:在单纯 T2DM 队列中,司美格鲁肽较 DPP-4i 降低卒中风险 37%(HR 0.63;95% CI:0.41,0.95;P = 0.029)(图 5);在合并 ASCVD 的 T2DM 队列中,司美格鲁肽较 DPP-4i 降低卒中风险 55%(HR 0.45;95% CI:0.24,0.86;P = 0.015)(图 5)[6]。
图 5. 真实世界研究中, 司美格鲁肽较 DPP-4i 降低卒中风险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或口服制剂)在合并 ASCVD 的 T2DM 患者中,具有降低卒中风险的潜在获益。需要注意,治疗药物对 CVOT 中 MACE 单个组分风险的影响往往作为次要研究终点,其结果通常具有提示意义而不足以得出结论。
FLOW 研究是司美格鲁肽的 1.0 mg 的 KOT,也是首个 GLP-1RA 在合并 CKD 的 T2DM 患者中开展的 KOT。研究结果表明:在合并 CKD 的 T2DM 患者中,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司美格鲁肽 1.0 mg 可降低肾脏复合事件风险 24%(HR 0.76;95% CI:0.66,0.88;P = 0.0003),由各组分共同驱动,肾脏和心血管事件组分均有助于风险降低(图 6)[6]。
图 6 FLOW 研究:司美格鲁肽 1.0 mg 降低肾脏复合事件风险,各组分风险一致性降低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年变化率是 FLOW 研究的确证性次要终点之一,通过该指标评估司美格鲁肽 1.0 mg 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相较于安慰剂,司美格鲁肽 1.0 mg 组显著延缓肾功能恶化,与安慰剂组 eGFR 年变化率的组间差异为 1.16 ml/min/1.73 m2(95% CI:0.86,1.47;P < 0.001)(图 7)[6]。
图 7. FLOW 研究:司美格鲁肽 1.0 mg 显著延缓肾功能恶化
上述试验表明,司美格鲁肽 1.0 mg 在合并 CKD 的 T2DM 人群具有降低肾脏复合事件风险获益,同时可延缓肾功能恶化。
STRIDE 研究[9]是司美格鲁肽 1.0 mg 在合并 PAD 的 T2DM 人群中进行的功能学试验,旨在探索合并症状性 PAD 的 T2DM 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接受司美格鲁肽 1.0 mg 注射液相较于安慰剂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该研究也是降糖药领域首个探索 T2DM 合并 PAD 人群功能改善的大型 RCT。STRIDE 研究为多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3 期临床试验,共纳入 792 例间歇性跛行的 T2DM 患者。研究结果表明:治疗 52 周后,司美格鲁肽 1.0 mg 较安慰剂显著改善患者在恒载跑步机上的最大步行距离(MWD)13%(P = 0.0004)(恒定速度 3.2 km/h,恒定坡度 12%),平均 MWD 增加 39.9 米,中位增加 26.4 米,同时,显著增加患者无痛步行距离(PFWD)11%(P = 0.0046),平均 PFWD 增加 29.8 米,中位增加 13.8 米(图 8)。
图 8. STRIDE 研究:司美格鲁肽 1.0 mg 显著增加症状性 PAD 的 T2DM 患者步行距离
上述研究表明,司美格鲁肽 1.0 mg 可有效改善症状性 PAD 合并 T2DM 患者的下肢症状及运动功能。
结语
T2DM 患者容易合并广泛的血管病变,对 T2DM 患者造成极大的疾病负担。随着 GLP-1RA 和 SGLT2i 在心血管获益方面的证据不断积累,T2DM 患者迎来了血糖管理的新时代。但 GLP-1RA 和 SGLT2i 共同构建的心血管获益版图,尚不能覆盖 T2DM 患者泛血管病变的全部管理缺口。司美格鲁肽作为 GLP-1RA 家族的重要一员,其口服、注射双剂型满足了部分 T2DM 患者的用药需求,随着其最新证据——SOUL 研究与 STRIDE 研究——重磅公布,也进一步夯实了司美格鲁肽的泛血管疾病获益的证据基础,为 T2DM 患者临床使用 GLP-1RA 类药物增强了信心,同时为 T2DM 患者的全面管理铸就了新的基石。
专家介绍
纪立农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86 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93~1998 年在哈佛大学 Joslin 糖尿病中心学习和工作
中国药促会糖尿病与代谢性疾病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代谢联盟共同主席,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中国肥胖联盟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预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理事,北京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国际糖尿病联盟亚洲西太平洋地区(IDF-WPR)糖尿病政策组成员
曾任第一届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会长,第二届中国老年保健研究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分会主任委员,第四届北京市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六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围手术期医学会第一任会长,国际糖尿病联盟副主席,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区(IDF-WPR)主席
担任中国糖尿病杂志主编,中华糖尿病杂志顾问,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 执行编委,diabetes care,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Journal of Diabetes,Metabolism,Diabetes Technology and therapeutics 等期刊编委,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2024 年),入选 2024 年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
▲上下滑动查看▼
内容审核:杨娜
项目审核:金智
法务审核:刘淳燕
题图来源:丁香园设计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泛血管疾病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4, 104(12): 906-923.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J]. 中华医学杂志, , 2025, 17(1):16-139.
[3]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mmittee. Diabetes Care. 2025;48(1 Suppl 1).
[4] McGuire DK., et al. N Engl J Med.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9, 2025
[5] Marso SP, et al. N Engl J Med. 2016;375(19):1834-1844.
[6] Perkovic V, et al. N Engl J Med. 2024;391(2):109-121.
[7] Strain WD, et al. Stroke. 2022 Sep;53(9):2749-2757.
[8] Evans M, et al. Adv Ther. 2024;41(5):1843-1859.
[9] Bonaca, Marc P et al.The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9, 2025.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