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银发经济将达250万亿,AI如何撬动长寿产业革命?
健康
健康 > 正文

2050年银发经济将达250万亿,AI如何撬动长寿产业革命?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数量在20年间经历了显著增长。从2000年的1199万攀升至2020年的3580万,增长了近2倍,预计到2035年,我国8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8256万。

人类正逐步进入长寿时代。以AI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并驱动形成新的生产力的同时,也在与健康的深度融合中重塑医疗健康生态。如何借助AI为医疗健康领域深度赋能,让老百姓更好享受数字经济健康红利,实现更智慧、更健康、更长寿的美好愿景?

4月8日,由泰康保险集团、泰康长寿时代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5长寿时代论坛在武汉成功举办。作为2025年(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的重要分论坛之一,本届论坛以“长寿时代+AI”为主题,邀请政产学研领域各方代表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AI技术在智慧养老、精准医疗等前沿领域的应用,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路径。

湖北省副省长蔚盛斌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浪潮奔涌,引领养老事业深刻变革。智能驱动深刻改变传统养老模式,智慧养老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主动响应深层重塑养老服务供给格局,高效精准个性化、便捷化服务逐步显示强大的生命力。数字赋能、深度推进产业融合创新,人工智能全面融入构建起房、养、护、医一体化智慧养老新的生态。

从长寿经济中寻找生命力,AI赋能打造未来经济新引擎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发展,长寿经济应运而生。伴随AI兴起,从传统衣食住行,到健康管理、医疗康复、适老化生活及智慧化养老等新领域,预计到2050年,中国银发经济、老龄产业、长寿经济的潜力有望突破250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2050年银发经济将达250万亿,AI如何撬动长寿产业革命?

“中国长远的宏观经济,应是立足长寿时代,从银发经济入手,最终要实现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长寿经济或者说老龄经济产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养老服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俊武指出,长寿经济不仅是老年人的经济,而是一个横跨一二三产业,围绕老年人健康、生活、社交等需求形成的经济形态。党俊武说,“长寿经济和银发经济是一个包含的关系,长寿经济应该比银发经济概念要大一点。”他指出,AI可以为长寿经济赋能,但更重要的是,长寿经济可以为AI赋命。AI与长寿经济之间存在互动关系。AI界要着眼长远,把重点放在如何从长寿经济中找到生命力。

AI落地医疗场景势头强劲,重塑医疗健康生态

从早期筛查到精准治疗,从药物研发到健康管理……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落地各大医疗场景,展现强劲发展势头,不仅提升了诊疗效率,更重塑医疗健康生态,为长寿时代带来无限可能。

2050年银发经济将达250万亿,AI如何撬动长寿产业革命?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胡俊波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最新数据显示,已有超过70家医疗机构与大健康公司宣布整合Deep Seek,覆盖药物研发影像分析、诊断筛查、病理监测、慢病管理等多个领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胡俊波在论坛上发言表示,同济医院也在积极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前沿数字中心的建设,推动生物医学大数据的应用与创新。同时通过全面本地化部署Deep 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住院医疗、文书辅助书写,门诊患者健康宣教、科研数据分析和医院日常办公等四大核心场景实现了落地应用。

2050年银发经济将达250万亿,AI如何撬动长寿产业革命?

武汉大学副校长兼医学部部长袁玉峰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速,人类正进入长寿时代,人们对健康的迫切需求不断提升。”武汉大学副校长兼医学部部长袁玉峰指出,当前,以AI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落地应用都在驱动形成新的生产力,AI与健康的深度融合也将重塑医疗健康的生态,打开长寿时代的无限可能。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践行者,武汉大学深耕大健康医疗技术领域,形成了完整且富有特色的“武大医学”学科体系。

2050年银发经济将达250万亿,AI如何撬动长寿产业革命?

迈瑞医疗高级副总裁李新胜

迈瑞医疗正在探索通用模型到专科模型的蜕变。该公司高级副总裁李新胜介绍,重症医学在临床中有两个关键特征——费用高、诊疗难。病症复杂性以及病情的严重性对医生的经验和能力要求高,时间消耗大。为此,迈瑞在重症医学领域开辟了启源重症大模型,作为智能监护系统,其可实现7×24小时病情监测,并能基于患者特征病情生成个性化治诊疗建议,还能自动完成70%的病历文书,一键生成多学科会诊MDT会诊PPT。经过几个月的测试,该款大模型已经逐步提升了重症医学的质量和效率。

2050年银发经济将达250万亿,AI如何撬动长寿产业革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瑞金医院病理科主任王朝夫

“AI可以在30秒内生成病理报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瑞金医院病理科主任王朝夫指出,AI技术在提升病理诊断效率和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在实际病例中,AI能够精准识别肿瘤细胞、微小病变,甚至可以检测到病理切片中的微小瑕疵,帮助病理医生提高诊断质量,“尤其是在处理大量细胞和微小病变时表现出色”。

2050年银发经济将达250万亿,AI如何撬动长寿产业革命?

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香港工程院院士张黔

此外,大模型和智能物联网的联合驱动对慢病管理的创新也提供了机会。

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香港工程院院士张黔认为,随着大模型的推进,慢病管理的整个范式或将被重构。“大模型形成个性化的AI的营养师,告诉我们吃得对不对、怎么吃才能够更有助于我们的生活健康。”传统的AI模型在数据获取、专业标注和设备适配方面存在局限性,大模型的出现使得慢病管理从单一病种扩展到全面病种,从标准化服务转变为个性化服务。同时AI会让患者角色发生变化:从被动治疗到主动管理,帮助患者主动管理健康,实现早期预测和干预。

助推医养融合,探索“科技+人文”康养新路径

当前,我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推进医养结合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2050年银发经济将达250万亿,AI如何撬动长寿产业革命?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应惟伟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应惟伟指出,过去五年里,人们对于长寿时代的认识不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重塑了生物医学技术,同时推进了科技的新一轮革命,长寿时代与AI的结合,将在未来创造出无限可能。

今年是在泰康之家·燕园运营十周年。泰康之家副总裁兼养老社区事业部总经理徐晓欢介绍,针对长寿时代的挑战,泰康已推出“智慧护理”解决方案,整合十年照护经验与专家资源,打造智能护理知识库,通过AI技术降低护理人员专业门槛,提升服务稳定性。居民档案与智慧系统的深度联动,正推动“治病”向“防病”,“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管理”转型,探索“科技+人文”的康养新路径。

未来已来, AI与长寿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人类对生命质量的终极想象,这场由政企学研合力推动的范式转移,为破解老龄化社会困境带来全新路径。当医疗从“治病”走向“治未病”,养老从“生存照护”迈向“价值再创造”,技术的冰冷代码开始被人文温度重新编码。从单一病种对抗,到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机构化照护孤岛,到分布式康养生态网络,AI赋能的长寿经济正在编织一张跨越时空的价值网,让每个生命节点都有望抵达那个终极命题:不仅活得更长,更要活得更深、更美、更有尊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