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在京开幕
健康
健康 > 正文

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在京开幕

2025年4月7-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健康促进会、《中国循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暨2025年超声介入手术车启航仪式——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计划推广项目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汇聚中外心脏病领域权威专家,围绕前沿技术与临床热点展开深入交流,“2025年超声介入手术车启航仪式——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计划推广项目”是标志着“全球上门手术”新时代的正式开启。

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在京开幕

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在无放射线经皮介入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已构建起涵盖经导管二尖瓣修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等完整技术体系。特别是超声引导技术的创新应用,使心脏病手术从“重大手术”转变为“门诊手术”甚至“上门手术”,大幅提升医疗可及性。该技术已获“世界卫生组织科技创新奖”,并被纳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推广项目,惠及全球70余国千余家医疗机构。

开幕式上,胡盛寿院士与意大利、新加坡等多国专家及联合国代表共同启动“2025年超声介入手术车”全球巡回计划。通过现场连线,山东威海生产基地、孟加拉国归国手术车及江西省人民医院医疗团队,展示了中国从技术研发、国际援助到基层普及的全链条实力。超声手术车可搭载无放射线技术深入偏远地区,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高效医疗服务,助力缩小全球医疗差距。

联合国经社部陆海天主任表示,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是推动全球技术合作的核心平台。意大利Francesco Maisano教授强调,中意医疗合作将深化技术交流;新加坡Yeo Khung Keong教授称,中国技术为世界患者带来福音。此外,国家卫健委邵梦书记指出,中国正通过援非合作推广超声技术,而珍惜生命基金会郭子源总干事分享了移动手术车在亚非国家儿童先心病救治中的显著成效。

作为无放射线技术研发领军者,潘湘斌教授指出,超声引导介入是“新质生产力”代表,通过方法学创新实现“换道超车”。该技术已衍生17项新技术、65项专利,并推动中国医疗器械标准走向国际。未来,中国将继续以底层创新抢占产业制高点,为全球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中国方案”。

从技术突破到全球普惠,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事业正以创新之力重塑世界医疗格局。随着超声手术车驶向更多国家,中国智慧将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让更多患者共享“无放射、可及性高”的医疗福祉。第六届大会的召开,不仅是阶段性成果的展示,更是迈向“从6到∞”无限可能的起点。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