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高血压怎么办?——仁济高血压科普系列讲座十四
健康
健康 > 正文

患了高血压怎么办?——仁济高血压科普系列讲座十四

AI 智能可穿戴设备:高血压防控的 “电子卫士”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全科医学科 (马骏、孟超)

高血压被誉为“无声的血管杀手”,影响着我国约2.45亿的成年人。随着5G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传统的血压测量方式正逐步向无袖带血压计和智能手表测量转变。随着这些电子设备在便携性和便利性方面的持续创新,智能手表和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不仅能够实时监测血压,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充当高血压管理的“电子卫士”。

高血压精准预防的“贴身健康助手”

较传统手段,智能可穿戴设备更轻便,且能提供更丰富的监测数据。通过长程的动态监测,结合心率、血氧、活动量等多维度数据,识别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如夜间高血压、晨峰血压),发现易漏诊“隐匿性高血压”或“白大衣高血压”。也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分析用户运动量、睡眠质量、压力水平等数据,生成个性化建议:如发现久坐超过2小时,自动提醒起身活动;监测到夜间睡眠呼吸暂停,提示心血管风险。设备还能根据血压波动曲线推荐最佳运动时段,结合实时血压生成运动强度曲线,避免血压骤升并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高血压管控的“随身管家”

规律用药是高血压管理的关键。智能可穿戴设备不仅提供服药提醒,还深度参与用药管理。我们可以依据可穿戴设备实时反馈的血压波动情况,动态调整服药时间。通过分析30天的用药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血压达标率、达标时间,并预警药物抵抗。对于具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长期高盐饮食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智能算法可以整合日常监测数据与代谢指标,预测长期患病风险,并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建议。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还将实现急症预警功能,当检测到血压急剧升高(>180/120mmHg)并伴随其他生命体征异常时,将立即启动警报模式,提醒用户、家属并联动急救中心。

正确选择及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

目前,监测血压的AI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依赖震荡示波法和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与两大核心技术。目前经过校验、认证的设备主要基于震荡示波法。我们需清楚地认识到,当采用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进行以诊断高血压为目标的血压测量和血压管理时,需经专业标准验证。智能可穿戴设备还是“初升的太阳”,受限于技术发展,目前上市的AI智能可穿戴设备仍存在局限,如测量精度受皮肤温度、运动伪影影响,缺乏针对房颤等特殊患者的专用算法,数据隐私保护亟待加强。但随着柔性电子皮肤、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技术的突破,高血压的AI智能管理将进入“预测-预防-个体化诊治”的防控新时代。AI智能可穿戴设备正重新定义高血压管理范式。选择医疗认证设备,定期校准传感器,并与主治医生共享数据,才能让这位“电子卫士”真正成为血管健康的守护者。科技的温度,在于让每个生命都享有精准掌控健康的权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