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但你可能不知道——每一口空气,都是身体最珍贵的"养分"。
中医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不仅是呼吸,更是生命能量的根本。古人早就发现,空气的质量直接影响健康,于是"闻香养生"的智慧应运而生——净化呼吸,调养气血。
第
1
点
—The First—
中医香疗一直在身边
中医香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助芳香物质所特有的生理和心理方面治疗功效,将芳香药物制成适合剂型,通过按摩、外涂、艾灸、熏香、内服等方式作用于局部或全身,以预防、治疗或康复疾病的一种传统自然疗法。
以香疗疾最早的传说始于上古,皇帝的妻子嫘祖,焚烧香草为父亲治病。早在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丁香、檀香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此预防四时感冒和避瘟疫以及治疗肺痨、吐泻等疾病。
端午熏艾草这一流传已久的习俗其实就是香疗。
第
2
点
—The Second—
中医香疗作用于气
中医香疗主要通过香药之气作用于人体,以气作为沟通媒介。
香药防治疾病的机理就在于“以气用事”,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理论,皮毛肌腠与五脏六腑相通,其药性可通过呼吸、皮肤等入腠理,通过经络直达脏腑,起到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扶补正气、抵御外邪的作用。
香药具有养心安神、疏肝理气、芳香开窍等保健与康复作用的香气,可以通过闻馨香,从而促进康复。
第
3
点
—The Third—
香疗一点都不难
中医特有的五行藏象理论,能快速将药物的性味归经、五脏生理功能等相互勾连,通过调摄肝木、心火、脾土、肺金和肾水,芳香疗法能快速调节情绪、调整气机,以下药物通过制粉、燃香,或者提取精油,均能发挥各自的功能。
辨证合香是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融入制香的过程,根据体质、病机、季节等因素,配伍不同香料,达到“香药同源,以香调身”的目的。
1
气虚型
体质特征:易疲劳、气短懒言、自汗、舌淡苔白。
香疗目标:补气升阳,健脾益肺。推荐香料:
推荐香料:君:黄芪(补气固表)、人参(大补元气);臣:苍术(健脾燥湿)、檀香(理气温中);佐使:甘草(调和诸药)、柏子仁(养心安神)
经典香方(《香乘·益气香珠》):黄芪粉40%+人参粉20%+苍术粉15%+檀香粉15%+甘草粉10%,蜂蜜调和。
用法:佩戴于膻中穴(胸口),或焚香于脾俞、足三里穴附近。
2
湿热型
体质特征:口苦黏腻、头身困重、舌红苔黄腻。
香疗目标:清热利湿,芳香化浊。
推荐香料:
君:佩兰(化湿醒脾)、茵陈(清肝胆热);臣:薄荷(疏风散热)、苍术(燥湿健脾);佐使:冰片(透窍除秽)、艾叶(驱虫避浊)
经典香方(《陈氏香谱·祛湿香牌》):佩兰30%+茵陈25%+苍术20%+薄荷15%+冰片10%,白芨胶粘合。
用法:悬挂于居室东南方(巽位,主风木),或制成香囊随身携带。
3
阴虚火旺型
体质特征: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舌红少苔。
香疗目标:滋阴降火,清心除烦。
推荐香料:君:百合(养阴润肺)、知母(滋阴降火);臣:柏子仁(宁心安神)、沉香(引火归元);佐使:麦冬(养阴生津)、龙脑(醒脑开窍)。
经典香方(《香乘·养阴香丸》):百合粉35%+知母粉25%+柏子仁粉20%+沉香粉15%+龙脑5%,蜂蜜炼丸。
用法:睡前置于枕边,或佩戴于内关穴(手腕)。
4
气滞血瘀型
体质特征:胸胁胀痛、经血有块、舌暗有瘀斑。
香疗目标:行气活血,通络散结。
推荐香料:
君:川芎(活血行气)、乳香(散瘀止痛);臣:玫瑰花(疏肝解郁)、降真香(通经活络);佐使:红花(活血化瘀)、苏合香(开郁醒脾)
经典香方(《本草纲目·通络香串》):川芎粉30%+乳香粉25%+玫瑰花粉20%+降真香粉15%+红花粉10%,黄酒调和。
禁忌:孕妇禁用(红花、川芎活血力强)。
要提醒大家的是,香疗和食疗一样,重在养生调理,不能“以香代药”,疾病还是需配合医生进行正规治疗。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