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藏着的7个养生窝,都是上天给你的治病药,不会用的可惜了
健康
健康 > 正文

身上藏着的7个养生窝,都是上天给你的治病药,不会用的可惜了

各位“都市养生达人”,别再只盯着保温杯泡枸杞了!咱们老祖宗早就给咱留下了“人体藏宝图”——7大养生窝

这些窝不是人体缺陷,而是暗藏玄机的“天然药箱”。今天带您解锁中医版“寻宝攻略”,手把手教您用按摩手法激活身体的“自愈开关”

1

—The first—

为啥“窝”能养生?

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中,人体“窝”部位多为经脉交会、气血汇聚、筋膜交接之处,结构上多为解剖学凹陷,功能上则与调理气血、通畅经络密切相关。

就像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这些养生窝最容易堆积代谢废物,也最方便疏通能量。经常拍一拍,按一按,会潜移默化地给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

2

—The Second—

养生窝的使用说明书

1

眼窝

眼窝是手足太阳经、足阳明经交汇处,分布有睛明、攒竹、四白等穴位,与肝经相通。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刺激眼窝可调肝明目,疏通眼部气血,缓解肝火旺盛导致的头痛、眼压升高。

一旦感觉眼睛疲惫,可闭目用中指指腹依次按压睛明(内眼角)、攒竹(眉头凹陷)、四白(瞳孔直下1寸)等穴位,每个穴位按压10秒,重复3次,力度以酸胀为度。

若眼睛干涩,建议搓热掌心后轻敷双眼,配合深呼吸,每次3分钟,可缓解干眼症

2

耳后窝

耳后窝为手少阳三焦经翳风穴所在,深层有迷走神经分支。中医认为三焦经主“通行元气”,刺激此处可激发三焦经气,调节胰岛素分泌,辅助降血糖;同时可抵御风邪入侵,缓解感冒初起症状。

平时可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耳垂后凹陷处,持续5秒后放松,重复10次,以酸胀感为宜。

3

颈窝

颈窝为任脉天突穴所在,是“阴经之海”任脉与阴维脉交会处。刺激此穴可宽胸理气、降逆止呕,改善咽喉肿痛、咳嗽气喘,尤其对梅核气(咽部异物感)有显著效果。

喉咙不适时,食指指腹可按揉喉结下方凹陷处,顺时针、逆时针各30圈,力度轻柔,配合缓慢吞咽动作。

4

腰窝

腰窝对应腰眼穴(第四腰椎旁开3-4寸),属足太阳膀胱经,与肾俞、命门相邻。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刺激此处可温补肾阳,调和带脉气血,缓解腰肌劳损、月经不调。

按摩腰窝首推掌根推擦,双手搓热后,掌根沿脊柱两侧从腰窝推擦至尾骨,重复50次,至局部发热。

而久坐族可开发办公室新技能——用椅背顶腰窝,虽然不如掌根推擦效果好,但边工作边养生的优点足以弥补效果不足。

5

肘窝

肘窝汇集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及手少阴心经。中医认为“心肺之邪留于两肘”,拍打此处可清肺火、泻心热,改善咽喉肿痛、心烦失眠。

四指并拢拍打肘窝,由轻到重至出痧,每周1次,适合便秘、口舌生疮者。

6

腋窝

腋窝是手少阴心经极泉穴所在,深层有腋动脉及淋巴群。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刺激极泉穴可疏通心经气血,缓解心绞痛、心悸;同时促进淋巴代谢,预防乳腺增生。

日常养生,四指并拢置于腋窝,顺时针、逆时针各揉按20圈,左右交替进行,重点按压极泉穴(腋动脉搏动处)。

7

腘窝

腘窝为足太阳膀胱经委中穴所在,《黄帝内经》云“腰背委中求”。刺激此处可疏通膀胱经气,缓解腰背酸痛、膝关节屈伸不利,兼可排除湿热毒素,专治老寒腿/空调病 。

腘窝有个佛系养生法:手掌快速搓热后捂于腘窝,上下搓擦至皮肤发热,每日3次即可祛除湿热,改善关节疼痛。

这些窝窝之所以灵验,暗合中医“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原理。就像给身体装了个“快捷启动键”,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调动气血实现。

聪明的养生人都懂得——与其花钱买药,不如动手挖宝。

七大养生窝已打包送货上门,24小时全年无休,走过路过别错过哟!

如果还想解锁更多不花钱的养生窝,欢迎大家点击下图,咨询三甲名中医。

如有相关问题

点击下图 预约医生

↓↓↓

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虹口区中医正骨朱烱伟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导师、虹口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部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长期从事传统中医推拿结合现代康复理疗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各类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教学和基础研究工作,对寰枕、枢关节错位等病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