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所有人
看片子:患者 57 岁男性,颈部疼痛、头痛和右手刺痛 2 周。查体:右手握力下降。 头颅钆增强 MRI 如图。
可能是什么诊断?怎么治疗?
寄生虫感染?
脑囊虫病。
用驱虫药,对症治疗。
小灶性多发,伴水肿,病灶分散。考虑炎症。
9:30
中年男性,亚急性起病,临床多灶,影像多发厚比环状强化,周围有水肿。转移瘤,脓肿高度可疑。结核,囊虫不像。
中年男性,多发病灶,双侧皮层,皮层下、脑干均有分布,考虑脱髓鞘疾病?转移瘤?寄生虫?
核磁提示多发高密度影,初步考虑颅内感染性疾病或肿瘤的可能
@所有人
头颅钆增强 MRI 显示:大脑半球、基底神经节、小脑和脑干以及上脊髓中有许多小的、球形的、外周增强的结节,周围有水肿。未发现软脑膜增强。
脑脊液分析结果正常,脑脊液培养未见生长。 详细询问病史发现,患者此前曾患肺结核。因此补充痰培养,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且胸部 CT 也显示双肺有粟粒结节。
因此考虑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瘤。
结核瘤是由结核病血行播散引起的肉芽肿性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多继发于其他部位,肺部为最常见原发灶。
临床通常表现为头痛及与累及部位相关的神经定位性症状,如癫痫、偏瘫、感觉异常和小脑功能失调,如脑膜受累也可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可观察到视神经乳头水肿。
基底池脑膜强化、脑积水、脑梗死和结核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的主要影像学特征,可单独或联合发生。脑脊液抗酸染色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的快速、简便的方法。培养可作为结核病的确诊依据。
本例患者,后续接受抗结核药物和地塞米松治疗 1 个月后,症状开始减轻。治疗 1 年后随访,症状完全消退,复查头部 MRI 也完全正常。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