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中医药的“魔法贴”,守护心血管健康
健康
健康 > 科普 > 正文

三伏贴:中医药的“魔法贴”,守护心血管健康

#长沙头条##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55岁的李叔叔是一位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到秋冬季节,就会出现胸闷、心慌的症状。去年夏天,他听说了三伏贴的神奇效果,决定去医院试一试,经朋友介绍来到了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一科李志主任医师的指导下,他按时贴敷三伏贴,并且注意饮食和生活作息。第一次贴敷后,李叔叔感觉身体暖暖的,胸闷和心慌的症状也有所缓解。他坚持贴完了整个三伏贴疗程,到了秋冬季节,其症状明显减轻。李叔叔笑称:“三伏贴真是我的‘魔法贴’,帮我赶走了心血管疾病的‘小怪兽’!”

三伏贴的“神奇魔法”

中医讲究“冬病夏治”,意思是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可以在夏天进行预防和治疗。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人体的阳气也处于最旺盛的状态,毛孔张开,药物更容易渗透到体内。

三伏贴就像是一个“魔法传送门”,把温暖的阳气送进身体,把寒气和病邪赶出去。它利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旺盛的时机,通过在特定穴位贴敷中药膏剂,将药物的药效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经络和穴位,从而达到温阳散寒、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效果。

三伏贴如何守护心血管?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的“隐形刺客”,而三伏贴就像守护心血管健康的 “秘密武器”。

1.温阳散寒

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体内有寒湿之气,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三伏贴中的中药成分可以温阳散寒,祛湿通络,就像在寒冷的冬天给身体点了一把温暖的火,让气血顺畅地流动起来。

2.疏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如果经络堵塞,气血就会瘀滞,引发心血管疾病。三伏贴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让气血畅行无阻,就像清理了堵塞的河道,让水流更加顺畅。

3.调节气血

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充足且运行顺畅,身体才能健康。三伏贴可以调节气血,让心脏得到充足的气血供应,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伏贴的“魔法配方”

三伏贴可不是随便贴的,它的配方和贴敷方法都有讲究。

1.神奇的配方

三伏贴的配方通常包括一些温阳散寒、疏通经络的中药,比如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等。这些中药经过特殊处理后,制成膏剂,贴在特定的穴位上。

2.关键的穴位

穴位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开关”,三伏贴的穴位选择非常关键。常用的穴位有心俞、厥阴俞、内关、神阙等。这些穴位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心血管功能。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心血管内一科李志主任提醒:三伏贴虽好,但使用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皮肤敏感要小心

如果皮肤比较敏感,或者有皮肤疾病,比如湿疹、皮炎等,可能不适合贴三伏贴。因为药物可能会刺激皮肤,引起过敏反应。

2.贴敷后要保暖

贴敷后24小时内,尽量避免用冷水洗澡,也不要吹空调或风扇,以免寒气侵入体内,影响效果。

3.饮食要清淡

贴敷期间,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干扰药物的效果。

4.不能替代其他治疗

三伏贴虽好,但不能替代其他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仍然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三伏贴的贴敷时间与讲究

三伏贴的贴敷时间有讲究,每次贴敷时长通常为 2-4 小时,具体可根据个人耐受度调整。若贴敷期间皮肤出现灼热感或瘙痒,可提前取下。

2025 年三伏贴的具体贴敷时段及功效如下:

初伏贴为 7 月 20 日 - 7 月 29 日,此时贴敷可开始驱散体内寒气;

中伏贴为 7 月 30 日 - 8 月 8 日,正值阳气最旺盛之时,药物效力最强,能更好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末伏贴为 8 月 9 日 - 8 月 18 日,可巩固前期效果,助力身体在秋冬季节保持温暖健康。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一科 朱筱婧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