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人中暑致死!趁“热”收下8味消暑药,比喝水更管用
健康
健康 > 正文

青岛老人中暑致死!趁“热”收下8味消暑药,比喝水更管用

夏天来得早、持续长,高温加上湿气重,让很多人感到身体不适——头晕乏力、口渴多汗,甚至有不少小伙伴出现了中暑的情况。

而对于老人来说,TA们更是高温下最常见的受害者。每年都会看到一些老人因为高温而去世的新闻,实在太难受了。

图片

高温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除了重症中暑,还会影响多种慢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和糖尿病等,增加登革热等病毒性疾病传播风险。

高温天室内最好的降温方式还得是开空调,如果实在没有条件,又或者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劳动呢?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款消暑生津、清热解毒的中药,用它们制成“祛暑饮”服用后,不仅能补充体内水分、解除烦渴,而且还具有防治疾病的功效。

1

—The First—

金银花

图片

芳香的金银花是我国古老的药物。享有“药铺小神仙”之誉。《纲日拾遗》中认为它“气芬郁而味甘”能“开胃宽中、解毒消火。以之代茶尤能解暑”。

金银花味甘性寒,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热解毒,可治疗各种热性病,如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症。

在夏季,以金银花水当茶饮用,若加菊花10克,清暑热之功效尤为显著。

2

—The Second—

藿香

藿香是唇形科草本植物。

藿的意思是豆类的叶,这种植物的叶比较粗糙,就像黄豆的叶片,又因有明显的香味,所以古人就把它叫做藿香

藿香分为土霍香和广霍香两种,传统用的霍香为土藿香,全国各地均有生长。

广霍香主产于广东和海南地区,挥发油含量高,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

我们熟悉的藿香正气丸里的藿香来源就是广藿香。

藿香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作用。

夏日人体受暑湿之邪侵袭,会出现肢体倦怠、脾胃湿阻、脘腹胀满、纳差食少、恶心呕吐等症状,可用藿香泡茶饮服,或煮粥服用,颇为有效。

3

—The Third—

薄荷

图片

又名“银丹草”

薄荷茶自古便是家常饮料:古人喜欢在屋子前后,栽种几株薄荷,劳作回来后摘下新鲜叶子煮茶喝。

夏季饮用特别解暑、解乏。

薄荷一年中通常有两次收割时间:第一次是在7月中旬,小暑至大暑节气期间,此时薄荷的芳香气味最强,适合提取薄荷油;第二次是在10月中下旬,大约是霜降节气之前,此时的薄荷以晒干入药为主。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两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作用。

可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等症。

4

—The Fourth—

佩兰

佩兰为菊科草本植物。

佩兰药名在古代就一个字,叫“兰”,又因古代妇女常在秋天时将佩兰花戴在胸前,所以后来就加上了“佩”字。

佩兰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夏日头晕昏闷胸脘胀、食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

每次15 克,分2~3 次煎服,如用鲜佩兰疗效更佳,用量可增至 30克。

5

—The Fifth—

乌梅

图片

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在夏季采收,经烟火熏制而成。

以个大、外皮乌黑、肉黑核小、柔润、味酸者为佳。

乌梅酸、涩、平,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作用。

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乌梅中主要含有枸橼酸、苹果酸、草酸、琥珀酸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梅具有增强肌体免疫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过敏、促进胆汁分泌、保肝醒酒、杀肠虫、解暑生津等作用。

但胃酸过多者不宜食用乌梅。

6

—The Sixth—

香薷

世人喻之为夏令之麻黄,《本草纲目》说:“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

香薷性味辛、微温,归肺、胃经。

功善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

以香薷为主药的香薷饮是中医有名的祛暑方剂,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仅3味:香薷、炒扁豆、姜厚朴。

盛夏来临,暑热往往挟湿而至易伤人体阳气,出现头重脚轻胸闷腹痛等症,或演变为暑湿感冒。

这时可煎服香薷饮,或者直接泡茶频饮进行调治。

7

—The Seventh—

荷叶

图片

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叶。

《本草纲日》中记载荷叶:“生发元气,散淤血,消水肿”。

其味苦性平,具有清暑化湿、生发清阳、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烦渴、便血崩漏。

荷叶鲜品、干品均可入药,特别是新鲜荷叶,善清夏日之暑邪以化秽浊,用于治疗中暑、头闷、痱毒、身痒等症最佳。

每次 15克(鲜用一大张),分 2~3 次煎服,蒸饭、做粥等亦可适量加入。

8

—The Eighth—

白残花

白残花为蔷薇科植物蔷薇或小果蔷薇的干燥花瓣,一般于5~6月盛开时择晴天采收,晒干,留作药用。

白残花味甘性凉,入胃、大肠经。

除了可用于治疗口腔炎、疟疾外,还具有清暑化浊、醒脾和胃的作用。

夏天代茶饮能生津止渴、清热除烦。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