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门诊,廖文静副主任医师正在接诊李娜(化名)的儿子小李。
「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被老师投诉了。」家长焦虑地说,「说他成绩差,拉低了班级平均分,单词背不下来,上课还总走神,不认真听讲,叫起来回答问题都不会。」
后来,家长在网上查到不少打着「改善专注力」名义的课程,「家附近有家机构刚好有全套训练,我们就报名了。过了两个月,孩子成绩还是没什么起色。」
廖文静在问诊中得知,这样的课程,1 天去一次,一次 1 小时,一个月就能花掉不少钱。
为提高注意力,一年花 20 万
在上海另一家三甲医院的门诊里,刘华医生正在接诊一年级的小王(化名)。
他的母亲王芳(化名)语速很快、眉头紧锁:「孩子成绩一般,写作业总是坐不住,才写半小时就开始扭来扭去、东张西望。但你让他刷短视频,两小时都不喊累。」
听说有家长反映上了「专注力训练课」后成绩提升明显,王芳也跟风报了课程。「一期课两三万,一年下来差不多花了二十万。」她说,「可我们家孩子小动作还是很多,没感觉效果有多明显。」
刘华一边翻阅病历,一边轻声音问道:「其实这个年纪的孩子,能坚持写作业一小时,专注力已经不算差了。那他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呢?」
「成绩在班上中等吧。」王芳答道,「但别的同学上完课成绩进步很快,我们家孩子上了课,小动作还是很多。」
王芳列出孩子上过的项目:感统训练、静心操、舒特尔方格、沙盘游戏…「我们是真想帮他,也真的花了不少钱。」
刘华所在的科室是儿童保健科,细分领域是发育行为儿科,在进一步了解所参与的训练项目时,刘华发现,这些课程虽然名称专业、包装精美,但目标各异,效果模糊,未必真正对症。
如果从临床的角度来看,上课走神、小动作多更靠近 ADHD 的诊断。
但根据美国发育行为儿科学会 2020 年发布的《儿童及青少年复杂 ADHD 评估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尚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游戏疗法、感觉统合治疗、马术疗法和眼动治疗对儿童 ADHD 具有确切的疗效,暂不推荐使用。[1]
图源:参考资料 1
刘华了解到,很多家长是看了科普文章或课程宣传后去咨询机构的,「但这些内容,基本都是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缺乏直接的临床证据支持。」
廖文静副主任医师指出,不少商家敏锐捕捉到家长的焦虑,将「专注力训练」包装成刚需产品,「部分课程缺乏科学验证,家长应关注其是否有可靠的临床数据和独立评估支持。」但廖文静同样觉得,需要没有医学背景的家长自己理性独立评估,本身对他们来说又太难了。
在院外,治疗根本「不存在」的病
很多家长的认知里,是药三分毒,因此反而不敢踏进医院。
来自江西的家长张静(化名)坦言,「作为家长真的挺惭愧的。老师建议带孩子看医生,但一想到可能要吃药,我们就犹豫了,想着先报个课程试试看,就没去医院评估。」
在院外,张静就预设了孩子真的「有病」,但其实,这已经是一种误读。
曾在某儿童专注力培训机构任职的王晨(化名)透露,不少机构提供的所谓专注力测评看似专业,实则漏洞百出。「比如同一道题,孩子前一秒看错、后一秒看对,老师就说视觉反应能力差。这么敏感的测试,连家长自己都不一定能全对,却被当作有问题的证据。」
王晨表示,测评分数甚至可以后台人为调整。「系统可以故意调低注意力维持或视觉感知等维度的得分,给一个偏低的分数,让家长误以为孩子问题严重,更容易接受课程推荐。」
另一位家长李红(化名)坦言:「我们根本没做过正式评估,就跟老师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平衡感不好。老师直接说可以训练,不用去医院,也不用测评。还说现在医院诊断的 A 娃,很多都是误诊的。」
在院内,医生也看到了同样的焦虑。
在廖文静的门诊中,许多被家长质疑「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背后原因其实并不在于心理或行为障碍。「有的孩子是视力不好,看不清老师写的内容,自然难以集中注意力;也有孩子是因为作业写得太晚、睡眠不足,第二天上课容易走神。」她指出,类似的「注意力问题」往往存在被忽视的客观因素。
廖文静副主任医师还分享了一个印象深刻的案例:「我们曾接诊一位孩子,家长认为他注意力差、不愿学习,确诊了 ADHD,也安排了训练干预。可后来发现,真正影响孩子的,是家庭环境长期紧张。父母常吵架,孩子情绪受影响,成绩下滑。反而在两人为了陪孩子学习而暂时休战后,孩子的状态明显改善。」
另外,其实智力发育迟缓、读写障碍等认知层面的问题,同样可能导致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
她强调,ADHD 确实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但「注意力不集中」并不等同于 ADHD,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草率贴标签。
丁香园根据参考资料 2~3 整理制图
华北某儿童医院精神科医生董舟(化名)观察到,近七成来就诊的娃娃年龄在 7~10 岁,家长的主诉高度趋同: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成绩垫底。「其实你要真是在门诊看过,会发现有时候家长表现的焦虑症状要比孩子严重得多。」(详情可见丁香园往期文章:这款药又多地缺货了?焦虑的中国家长,挤爆这个医院门诊)
外界环境、家庭氛围、孩子的个体差异交织在一起。没有专业评估之前,很难说孩子真的有「病」。
生病,不该变成一笔生意
如果真的确诊了,这样的课程有用吗?这是亟需回答的第二个问题。
在社交媒体上,不同家长对「专注力训练课」的评价两极分化。有家长表示课程配合在家练习后孩子成绩有所提升,也有家长认为「治标不治本」,效果难以评估。
在王晨的记忆中,此前在专注力培训机构任职,一套课程大概 60 节,一周两次,即使偶尔请假,也能持续上半年,「家长看到的是一段拍得整齐的视频,实际上可能只是翻了几页绘本、玩了几个小游戏,真正训练内容很有限。但半年后再测一次,分数肯定会上去——题目一样,孩子熟悉了,加上半年时间孩子本来也成长了。这根本不能说明课程有效。」
在这里,治疗变成了一笔生意,机构上课的老师也有业绩压力,「表面说一对二或一对三,其实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一个老师可能带五六个孩子。」
图文无关(图源:视觉中国)
提供治疗的机构主体,本身可能也并不符合康复机构资质要求。
除了少数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外,不少「治疗课程」其实是挂靠工商执照、无医疗或教育资质的灰色机构,属于无证办学或行医。一些「治疗师」没有执业资质,只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专业能力难以保障。
据央视新闻报道,某培训机构曾打着「开发右脑」、「蒙眼辨色」、「七天成诗人」的噱头招生,学费高达 6.8 万元,三名学员现场演示「蒙眼辨色」,用额头、手感知颜色,8 次中错了 7 次。机构却辩称这不是教育培训而是「潜能开发」课程,并未在教育部门备案。[4]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丁香园根据参考资料 5~11 整理制图
「我非常不建议家长在没有得到明确诊断之前就盲目选择这些机构,一个是孩子可能根本不需要治疗,另一个是,就算真的需要治疗,这些机构也不一定符合规范。甚至,部分机构长期游走在监管之外。出问题时,家长想投诉、维权往往无门。」刘华说道。
刘华觉得,对于那些存在注意力问题但尚未达到确诊标准的孩子,比起上课,更重要的是家长的鼓励和正向反馈。
她举例说,可以为孩子设置清晰的奖惩机制,比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就给予平时得不到的小奖励。同时,也建议家长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关注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多让孩子参与发言,在表现积极时及时给予正面肯定,「孩子、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的持续配合,才是改善问题的关键。」
针对已确诊 ADHD 的儿童,刘华在门诊给家长做宣教的时候,第一件强调的,也并不是怎么治疗孩子,而是引导家长接受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他们持续的心理支持。
廖文静也指出,很多家长表面上是为孩子的成绩焦虑,实则更深层的,是对自己「兜不住孩子未来」的担忧。
「我们在门诊中也会直接告诉家长,他们自身的焦虑会直接影响孩子,甚至可能成为孩子抗拒学习、出现情绪问题的诱因,孩子反而学习更差了。」廖文静副主任医师表示,对于明显处于高焦虑状态的家长,也会建议其尽早就诊,从根本上处理家长自身的问题。
对于已经确诊 ADHD 儿童,以下是根据《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识别、规范诊断和治疗的儿科专家共识》建议,应采取的综合干预策略。
丁香园根据参考资料 2 整理制图
特别致谢:感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 廖文静 副主任医师 对本文的指导
策划:iroka|监制:islay
参考资料:
[1]Barbaresi WJ, Campbell L, Diekroger EA, et al. Society for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Pediatric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Complex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J]. J Dev Behav Pediatr, 2020, 41(Suppl 2S): S35-S57.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识别、规范诊断和治疗的儿科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 2020, 58(3): 172-180.
[3]陈溪,姜妍琳,丁杰,等. 中国儿童2010—2024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系统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547.
[4]https://mp.weixin.qq.com/s/QUeY_kHNMUvM4ZWrHrAMIw
[5]https://www.gov.cn/xinwen/2021-08/20/content_5632496.htm
[6]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zcfg/zcfg_jyxzfg/202204/t20220422_620496.html
[7]https://mp.weixin.qq.com/s/3j1JLZtxjOERn3bSCb1hxg
[8]https://www.gov.cn/zhengce/1994-08/29/content_5713748.htm
[9]http://www.gdsx.gov.cn/attachment/0/138/138637/2082496.pdf
[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9/202503/t20250326_1184786.html
[11]https://chinanpo.mca.gov.cn/xwxq?id=27997&newsType=2351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