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7日,中国南京——丹纳赫旗下运营公司、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先行者Cytiva(思拓凡)于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发布《2025全球生物制药指数》,旨在帮助决策者洞察行业趋势、制定韧性战略、加速创新成果落地。
这也是自2021年Cytiva首次推出该指数以来的第三次发布,基于对22个国家1250名生物制药高管的深入调研,系统评估行业在供应链弹性、制造敏捷性、研发生态系统、人才储备、政策与监管,以及可持续发展(2025年新增)六大支柱的表现,揭示行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Cytiva于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发布《2025全球生物制药指数》
Cytiva中国首席技术官徐景辉博士表示:“我们看到2025年全球生物制药行业得分比2023年略低,在竞争与压力之下,如何缩短创新与市场之间的距离,让科学创新更快造福患者,是值得全行业思考的核心议题。”
《指数》报告发现,全球生物制药行业面临四大挑战:
1. 产学研合作瓶颈:近一半受访者表示难以找到高质量的合作机构,尤其在外包研究机构(CRO)、合同开发与制造组织(CDMO)、学术研究机构以及政府实验室与智库等环节。
2. 新型疗法人才短缺:38%的受访者表示细胞与基因治疗、mRNA、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双抗(BsAbs)等新型疗法方向的专业人才最为紧缺。此外,可持续发展相关人才,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也呈现较大缺口。
3. 监管一致性与创新性不足:法规与监管环境整体较2023年更为友好,但仍约有一半受访者认为政策缺乏一致性,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传统审批流程难以匹配新型疗法的复杂度。
4. 供应链更易受地缘政治影响: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关税与贸易政策等波动将在未来一年显著影响其采购策略。因此,超六成受访者表示,正通过扩大区域/本土采购或推进本土化生产来强化供给安全。
Cytiva中国总裁李蕾表示:“这份指数既是行业体检,也是行动指南。Cytiva将深入链接我们的全球化产业经验与本土化能力建设,以覆盖从研发到生产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扬帆计划’等系统性举措,让中国的优质创新更稳、更快地抵达全球患者。“
依托中国科创中心以及北京、桐庐两大生产基地等在华平台,Cytiva加速推进与中国生物医药产学研领域的合作与创新,持续强化工艺开发与验证、全方位制造支持、人才培训的端到端能力;与此同时,Cytiva于今年启动“扬帆计划”,聚焦中国创新药出海过程中的核心痛点,从源头创新能力建设、国际法规合规、出海战略规划、全球商务拓展等关键维度提供专业支持,助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