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5块5!疫苗价格,竟然卷到茶叶蛋钱了…
健康
健康 > 正文

一针5块5!疫苗价格,竟然卷到茶叶蛋钱了…

本文作者:大东北是我的家乡

一支流感疫苗,只要一杯柠檬水的价格,你敢信吗?

2025 年 9 月,上海生物的三价流感疫苗在北京市流感疫苗采购中,以 5.5 元每支的超低价中标,同批中标的北京科兴和华兰生物,中标单价也仅为 6 元和 10 元。

而在今年早些时候,复星雅立峰、上海生物、长春生物、北京科兴,也都曾在地方政府采购中以 10 元以下的冰点价中标。

疫苗卷到地板价,行业协会坐不住了。

11 月 19 日,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反对「内卷式」竞争,促进疫苗及其相关生物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倡议》(下称《倡议》),要求会员单位在招投标全流程中,「严禁以低于成本的报价参与竞标」。

但在行业以外,今年刚接种完流感疫苗的人不禁发出疑问:

「卷到五块五,那我刚一两百打的是啥?」

跌到地板价,疫苗圈有自己的集采

其实,流感疫苗的价格战从去年就已然悄悄开战。

2024 年 5 月 20 日,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通知,国药集团下属的长春所、武汉所、上海所生产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供应价格均从 128 元/支降到了 88 元/支,打响了四价流感疫苗价格战的第一枪。

通知发布后,同为四价流感疫苗生产企业的华兰生物和北京科兴迅速跟进,加入了这场降价行动。不到一个月内,其它主流厂商基本都已对四价流感疫苗进行降价,降价幅度也与国药集团大致持平。

为啥流感疫苗企业突然开始搞起「大甩卖」,纷纷自砍一刀?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2018 年 6 月,华兰生物获得了国内首支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生产文号,吃上了国产四价流感疫苗的第一口蛋糕,凭借先发优势迅速占领市场,流感疫苗年批签发数量长居首位。

最初的几年,拥有流感疫苗生产文号的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华兰一口你一口,华兰一口我一口,幸福还是稳稳的。

然而,眼馋这口蛋糕的人还是太多了。从 2022 年开始,新玩家密集入场,北京科兴等多家企业的四价流感疫苗相继获批,端着饭碗站在桌旁虎视眈眈。

2023 年 6 月,国药集团旗下武汉所、长春所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首批正式上市。[已然失去先手优势的国药,率先自砍一刀,上市后的第二年就在江苏省的政府采购中把四价流感疫苗的报价打到百元以下。

国家队开团,你跟还是不跟?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尽管一万个不愿意,这波降价还是不得不跟。

就拿华兰生物来说,2023 年,流感疫苗的营收占华兰总营收的 99.68%。流感疫苗这块蛋糕,华兰是一点也不敢松口。

而第二位入场国产四价流感疫苗的金迪克,营业收入则全部源于四价流感疫苗的销售,2023 年又不巧赶上特大暴雨,流感疫苗车间因渗水临时停产,当年流感疫苗延迟批签发,销量大幅下滑。也因此,为了稳住市场份额,即便「产品价格调整预计对公司收入及利润产生将产生不利影响」,2024 年流感季开始前金迪克也还是迅速跟进了这波降价潮。

不是我想卷,属实是卖不动了

疫苗企业为何要「自相残杀」,把产品打到近乎成本价?这背后是供需失衡、同质化竞争和行业特殊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目前境内外拥有流感病毒疫苗批准文号的企业多达 17 家,批准文号共计 59 个。

「别看现在有那么多种流感疫苗,实际上一个头部疫苗公司基本上就可以吃死市场。」

行业研究员许容(化名)表示,根据行业调研,某头部疫苗公司的四价苗如果全产能生产至少能年产 1 亿剂,但实际上投放到市场中疫苗连全产能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产能过剩的现象并非只出现在头部公司。根据江苏中慧元通的招股书,该公司流感疫苗生产线的设计年产能为 400 万剂,而 2023 年和 2024 年的产能利用率仅为 30.2% 和 45.8%。

在供给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同时,需求端却持续低迷。尽管我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虽每年都有所提升,但总体上的接种率仍然在 3% 的低水平上徘徊。

而由于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根据流行毒株更新,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打不完就得扔。因此,近年来疫苗报废率一度接近 40%。

从疫苗生产过程来说,在世界卫生组织发现并分离出具有大流行潜力的新型流感病毒株之后,企业大约需要五到六个月的时间,才能有首批获批疫苗投入使用。[21]因此,企业通常在年初拿到当年的流行毒株信息后就立刻开启生产流程。

这也意味着,如果在地方招采中「落败」,企业当年的流感疫苗报废率就可能会处于较高水平。面对这种局面,很多企业不得不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博士吴风(化名)表示,除了鼻喷流感疫苗和亚单位流感疫苗外,其余上市的流感疫苗在工艺、保护效果上的同质化严重,可总结为「无细胞生产、无创新佐剂、无重组工艺、无高剂量、无指南优先使用推荐」的特点。

当可卷的只剩价格,企业就只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踏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以业内龙头华兰疫苗为例,虽然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 68.77%,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减少了 17.71%。也就是说,虽然销量增加了,但盈利反而缩水了。

流感疫苗企业便这样陷入了恶性循环:虽然这口饭吃不饱,但如果不继续压价,可能连这口饭都吃不上。

年年喊着产能过剩,怎么大家还打不上?

看到这里,不少读者可能会疑惑:「你们卷成这样,为什么我前几天打的流感疫苗还是一百多块?」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疫苗市场的价格双轨制。

我国的疫苗分为一类苗(免疫规划疫苗)和二类苗(非免疫规划疫苗)。流感疫苗全部属于二类苗,也就是说,理论上都是自费疫苗。

只是目前北京、浙江、深圳等多地将流感疫苗纳入了地方惠民工程,由地方财政埋单,为符合条件的重点人群免费接种。也正是这些公费采购的疫苗,让流感疫苗卷出了 5.5 元的「冰点价」。

而普通消费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费接种的流感疫苗,则属于另一套价格体系。

根据北京市 9 月公布的非免疫类流感疫苗的中标信息显示,北京科兴、长春生物和华兰生物三家厂商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3 周岁及以上)产品中标价维持在 88 元/支,三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标价则在 45~53 元/支。

这还不是最终价格。消费者在实际支付时,还需要加上一笔接种服务费或者其他成本相关费用,最终就变成了大家实际感知里的「一两百一支」。

除了没感觉疫苗明显降价之外,流感疫苗的另一个奇特的现象是:企业年年报废那么多疫苗,怎么大家还时常感觉打不上?

这就要提到疫苗的特殊采购流程了。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包括流感疫苗在内的第二类疫苗,只能由县(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企业采购,不能将疫苗销售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外的单位和个人。

也就是说,这苗从企业生产线到你的胳膊,需要经过以下流程:

1.县级疾控中心在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采购;

2.企业将疫苗配送到县级疾控中心;

3.县级疾控中心供应给本行政区域的接种单位。

而流感又有很明显的季节性,如果一段时间内大家接种的需求突然增加,就算企业还有赋闲的产能,等这一套流程走下来,中间仍然可能有一段断货的时期。

另一边,三价流感疫苗在自费市场上则是的确紧俏。

从 2023 年 9 月开始,WHO 流感疫苗成分咨询委员会就已经开始建议各国考虑尽快过渡到采购和使用三价流感疫苗,但此后 WHO 也并没有删去对四价流感疫苗的组分建议,我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中,也没有提及优先推荐的流感疫苗类型。

上海生物一名接线人员曾向成都商报记者表示,2024 年三价流感疫苗的出货量已经较前一年增加,但主要仍然是供应政府公费采购。自费端公众需求的主要还是四价。

政策上的观望态度,公众端的需求转变延迟,再加上四价流感疫苗更大的利润空间,使得企业并没有强烈的转型动机,市场便也保持了四价疫苗高占有率的惯性。

供需严重失衡、公费苗杀破底价、自费苗利润紧缩……面临着诸多问题的流感疫苗,是否还会在价格上继续卷下去,我们尚不得而知。

但对于公众而言,便宜、优质、打得到,才是最好的消息。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