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2
本地蔬菜大量上市产地菜价迅速“跳水”
“这几天太阳大,地里的叶子菜冒得快。东西多了不值钱,菜价跌得人伤不起啊。”昨日下午3点,成都彭州双林村菜农陈全海蹲在自家的菜地里,看着疯长的莴笋说。
陈回忆,前两天低温时,能够卖出2角一斤的莴笋,现在售价不到1角;平日里卖8.5角一斤的红皮萝卜,现在收购价只有3角;部分白菜采购价从1.6角每斤,降至了5分钱。但陈同时指出,由于当地政府和合作社采取积极的收购措施,并没有出现滞销的情况。
对于近期成都市场的菜价,成都某农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的蔬菜收购价格的确较前段时间有了一定的下降,“主要和本地蔬菜大量上市有关”。
现象3
菜市批发价连续回落流通环节多市民没受益
昨日,记者在成都安居天涯菜、府青路等菜市看到,这些菜摊上各种蔬菜种类齐全,与前段时间低温菜价上涨过快相比,菜价也有所下降。但与蔬菜产地收购价出现下降相比,成都各菜市的蔬菜售价虽有所回落,但并不明显。
据省农业厅日前公布的信息显示,目前我省的蔬菜批发价格连续三周回落。18日我省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有85%的蔬菜比本月11日的批发价下降近12.78%。其中降幅较大的品种是菜花、辣椒和蒜薹等。
虽然蔬菜的批发价下降了,但不少市民觉得菜市场内的蔬菜价格回落并不明显。对此,相关农业专家介绍,普通菜市场的蔬菜从基地到菜摊一般要经过4个环节。
据了解,4个流通环节首先是蔬菜基地,本土蔬菜从田地里发往全国各地;然后是一级市场,即位于全市的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再就是经过二级市场,即位于绕城高速内、三环路外的许多零散批发市场,在那里外地本地蔬菜汇聚分类;最终,才会走进各个小区零售市场。专家表示,按照这种传统流程,经过层层中转,不但加大了蔬果损耗,其售价也明显上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