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抗癌:好心情也是一剂良药

2011年04月22日 15:53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管九苹 刘晨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淋巴瘤患者有关爱家园

“一旦出现晚上睡觉时出汗、不明原因的低热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千万不要简单地误以为是太累了,而应及时就诊。”3月24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门诊3楼会议室,一位刚刚被确诊的患者的一席话,引起90余名患者及家属的共鸣,他们正在参加淋巴肿瘤内科举办的第一次“淋巴瘤关爱家园——患者宣教活动”。

一位40多岁的女患者说,她是T细胞淋巴瘤3期,现在淋巴肿大、身体发热、关节痛、全身虚弱无力,在其他医院接受过一个疗程的化疗,基本无效,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个老患者说,他也是T细胞淋巴瘤,发病3年,现在经过治疗病情比较稳定。他说,T细胞淋巴瘤也有很多类型,人口的老龄化、环境污染以及病毒感染等,是导致淋巴瘤发生的主要因素,早期明确诊断、规范治疗,可使淋巴瘤成为可能治愈的癌症,千万不要害怕。他建议对方仔细检查,不要放弃治愈的希望,两个人越谈越投入,女患者的脸上渐渐地有了笑容。

淋巴肿瘤内科朱军主任介绍说,淋巴瘤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于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9.9岁,低于所有恶性肿瘤平均病死年龄58.2岁。“淋巴瘤关爱家园”是全国9家三级甲等医院淋巴瘤专业医师发起、与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共同创办的。在“关爱家园”,患者不仅可以得到免费咨询、治疗及随访日期提醒等服务,患者之间还可以相互探讨自我康复管理心得。有些正在治疗或者已经治愈的患者,很无私地将自己的治疗过程、心得写成文章,供大家阅读,帮助其他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志愿者跟大夫一起“出门诊”

每当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陈克能主任出门诊时,都会有好几位志愿者跟他一起“出诊”。他们都曾不幸罹患肿瘤,如今已经康复了,深知肿瘤病人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惊愕和难过的心情,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其他病人将这个过程缩短一些,尽早走出痛苦和恐惧,接受治疗。

这支志愿者队伍的开创者名叫曹淑英,是一名退休的小学教师。2006年的五一长假,她吃米饭、馒头之类总感觉有些噎得慌,就改喝稀饭。因为刚得过感冒,她也没有当回事。在女儿的坚持下,曹老师来到医院就诊。CT结果让她大吃一惊——“食管中段癌可能”。她当时就忍不住哭了出来,所幸是早期癌,如果手术的话长期生存率很高。

胸外科陈克能主任将她收住院,告诉她可直接手术。但她心里很矛盾,觉得人只要跟“癌”沾边就完了,就算手术也活不了,还不如吃点药控制一下就好了,但是女儿一直在劝说她必须手术。她虽然听从了女儿的建议,可是不知道能不能走下手术台。手术结束后,她醒了过来,看到家人都围在身边,第一反应是:我还活着!

曹老师出院后,生活、心态一直调整的很好,觉得自己跟健康人没有太多区别。为了能让更多癌症患者树立信心,曹老师每周二还来胸外科“出门诊”。每当有确诊的患者,她就主动聊天,谈自己的状况,谈最新的抗癌理念,鼓励患者不要怕癌,要对治疗有信心,并嘱咐家属就把患者当作一个慢性病人看待就可以。如今,和曹淑英一起“出诊”的有好几位志愿者,他们的队伍在慢慢扩大,成了胸外科一道独特的风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宋扬] 标签:剂良药 好心情 抗癌 结直肠肿瘤 肠造口 造口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