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中医手法的对与错 揭开4大保健误区

2011年05月09日 11:52
来源:人民网-健康时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刮痧

错:来回至刮出痧

对:单向刮长距离

很多病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刮痧疗法”。

既然是刮痧,不出痧怎么叫刮痧,所以大多刮痧机构强求出痧。每个人体质都是不一样的,伤风感冒的人容易出痧,中风的人刮痧就不易出痧,如果强求,则容易损伤体表。

所以刮痧有时间限制,一般每个部位一般刮15~30次,以3~5分钟为宜;局部病变或者局部保健一般在20~30分钟之间,全身整体刮痧宜在40~50分钟之间。

此外,刮痧不能来回刮,而是要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应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刮拭距离。这样是顺着动脉血液循环的方向刮,才能促进血液循环。

刮痧部位也是有顺序的,总的原则是先头面后手足,先背腰、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

全身保健刮痧者,其顺序是先头、颈、肩、上肢、背腰、胸腹及下肢;颈部保健刮痧顺序为头、颈、肩、上肢;肩部保健刮痧顺序则为头、颈、肩上、肩前、肩后、上肢;背腰部保健刮痧则为背腰部正中、脊柱两侧、双下肢。

专家提醒:刮痧结束后,宜喝一杯温水,休息15分钟。不宜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以内不宜洗澡。用稀有物品制成的刮痧工具来宣称比其他刮痧工具好,其实手法比工具更重要。但不可用金属和塑料板做工具。

走罐

错:足底走罐防百病

对:脊背两侧促循环

在很多养生保健机构里,工作人员都会推荐走罐,这是一种比拔罐更好的方法。其实它也是拔罐的一种,我们通常说的拔罐其实是留罐,走罐比留罐要疼痛。

足底走罐是一些养生保健经常推荐的一种,声称够缓解疲劳,预防各种疾病等等。其实走罐或拔罐更多是走脊背两侧,面积大且肌肉丰厚的部位。脚底肌肉并不丰厚,并且脚底角质较厚,不适合走罐。走罐的目的就是为了祛风散湿、活血化瘀、改善内脏功能,脚底角质厚则不容易达到这种目的。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圆、厚、平滑,最好使用玻璃罐。脚底走罐则无法使用口径较大的罐子。

有人拔罐,整个背部都是罐,其实并非罐越多越好。拔罐时,血液会集中在皮肤下。如果罐拔多了,可能会导致头晕等。因此年老、体虚及初次接受拔罐者,拔罐数量不宜多,留罐时间不宜过长。走罐时间也不能太长。

专家提醒:皮肤过敏者宜选用温水进行走罐润滑,而不宜选用润滑剂等。水肿、尿毒症患者等不宜进行走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