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儿童易患胃病,究其原因,不外乎吃冷饮太多(冬天、夏天都吃)、零食太滥、进食不定时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损害了脾胃功能。因此,为了防止孩子患胃病,要及时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锻炼自制力,不要贪恋冷饮和零食,不要挑食,要按时进餐。
我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种服药方法——
糊剂卧位服药法
对于脾胃病的诊疗,临床多采用疏肝理气治法,用药注意刚柔相配、升降相须等,不断提高疗效。其中,对食管病的治疗主张调升降、宣通、润养,自创藕粉糊剂方和卧位服药法,力求治疗性药物能在食管稍稍停留,使药物对食管黏膜直接起作用。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节,脾胃病多发——
荐方治疗脾胃病
疏肝和胃汤:取苏梗、制香附、炒枳壳、佛手片各10克,炒白术、紫丹花各15克,鸡内金、炒陈皮各6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胃黏膜脱垂等症。
养胃汤:取北沙参、石斛、炒当归、绿梅花、炒山药各10克,麦门冬、川百合、杭白芍各15克,木蝴蝶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尤适用于慢性胃病患者。
残胃饮:取炒白术、炒枳壳、制香附、柿蒂各10克,五灵脂6~10克,炒白芍、刀豆壳各15克,紫丹花15~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尤适用于残胃炎患者。
久泻方:取焦白术、焦山楂、补骨脂各10~15克,炒山药、仙鹤草各15~30克,焦白芍、茯苓各15克,炒防风10克,黄连2~3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尤适用于久泻者。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健康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健康",独家策划注明不予转载的均不可转载,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