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凤凰卫视

生命 在他手中延续——访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副院长杜彦李

2011年09月08日 09:18
来源:新华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生命 在他手中延续

——访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杜彦李

第一次看到杜彦李,很难判断他的年龄,睿智、明朗的外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和周围大多数人一样,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他已过而立年,有爱人,有儿子,有一个平常而又温馨的家。然而当我看见工作中的杜彦李时,那份凝重和投入令我为之一震。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就像真正的演员只有在镜头前才会表现出卓尔不群的一面,一个优秀的医生,是面对患者时的那种忘我和负责……

走进他的办公室的时候,他正在与医生研究脑片,查看病例,有条不紊的着手自己的工作。20分钟左右,终于闲下时间接受记者的采访。谈起杜彦李,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个曾经“南雁北飞”的脑科专家给林区的确带来不小的精彩,回忆自己的经历时,杜彦李点燃一根烟,深深的吸了一口,伴着升腾的烟雾,我走近了他的内心深处的回忆。

杜彦李,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从小杜彦李就萌生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初中时,由于亲眼目睹年迈的爷爷在医院的走廊去世后就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1985年,杜彦李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了医生,被分配到牙克石林业中心医院外科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年。1995年,由于种种原因,医院人才流失严重,医院经营状况变得艰难起来。而作为脑外科医生的杜彦李越来越感到自己没有发展的空间,打算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于是杜彦李怀揣着对个人发展的雄心,来到苏州第四人民医院,到了苏州后,杜彦李才发现,虽然自己已经从医10年,但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南方大都市,自己这个从山林中飞出的雏燕是这么的渺小,周围许多学历高、经验丰富的医生教授们给杜彦李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杜彦李并没有被吓倒,工作的第二天就开始了第一例手术,虽然只是简单的脑外伤手术,但通过杜彦李的经验和充分的准备,还是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在苏州工作的每一天,他拼命的吸收知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杜彦李几乎很少睡上完整的觉,经常是刚回到家中,又被电话叫醒,准备手术,每次随叫随到。而在与那些资深的老教授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也默默的吸收着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以这样忘我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同事和领导们的赞许,杜彦李连续3年获得苏州市卫生系统劳模的称号,连续获得两届苏州市白求恩杯先进个人这个医学界人人羡慕的荣誉,也使得杜彦李的羽翼日渐丰满起来。正值杜彦李事业如日中天时候,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面临改革,需要杜彦李这样的人才,杜彦李没有考虑,放弃了在这里发展的大好前途,又一次怀揣着梦想回到林区。

2003年的冬天,杜彦李终于回到了阔别8年魂牵梦萦的故土,回到曾经工作十年的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这个创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医院,虽然起步较早,但由于神经外科在医学界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医疗设备落后,手术成功率很低,当时只是和耳鼻喉科合并一起的小科室。杜彦李意识到,虽然发展神经外科的客观环境不容乐观,但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珠穆朗玛峰”,是一门高尖端的新兴专业,也因为杜彦李亲身经历了很多由于林区因医疗条件和技术落后,致使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的痛苦。于是,他更坚定了在林区开创神经外科工作的信念,填补林区脑外科手术的空缺。

杜彦李深有感触的对记者说:“林区需要我,我的事业在林区,这里的工作环境虽然艰苦些,生活简单些,收入低一些,但我和科室的医生们希望为林区打造和培育出一个一流的先进科室,让这个群体更好地为林区人民创造幸福。”回到总医院不久,杜彦李就着手开始建立神经外科,当时筹建时只有四个人,科室建设中,这第一例手术是至关重要的。2004年春节刚过,一个70多岁的老年患者来到神经外科,经过检查发现其脑部有肿瘤,极易引起病人偏瘫或更严重的后果。此时,做与不做摆到了杜彦李的面前。看着病人及其家属因治疗疾病四处奔波的无奈,杜彦李坚毅告诉患者家属,无论怎么困难都要尽一切所能去完成这个手术。通过仔细观察分析病情,杜彦李制定出了精密的手术计划,经过治疗,患者痊愈出院,赢得了患者对林业总医院神经外科的信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