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被艾滋”警示:诊断机制应防“低级”错误

2011年01月27日 14:2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吴帅

字号:T|T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5年前,一位农妇被当地防疫站及疾控中心告知,自己患上了艾滋病。但在煎熬了5年后,两家医院先后确诊,这个48岁的农村妇女与艾滋病没有一点关系。可她还是高兴不起来,有关部门的一个失误,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毁掉了她5年的人生。(1月26日《中国青年报》)

这个失误指的是什么?经法院证实,它指的是当地卫生防疫站将血样装错,而作为确认机关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则没有对其本人采血复检。可以想象得到,这个沉重的精神包袱,给受害者带来了多少本不应该有的心灵伤害。必须指出的一个现实是,近几年来,已经涌现出多起正常人被错诊为艾滋病的案例。作为一名医生,在我看来,它见证了诊断机制失灵的可怕。

一个人,有没有病、有什么样的病,涉及的是一个诊断问题,它绝对不是一个小问题。要知道,没有病的人被诊断为有病,结果是这个人将接受那些不必要的治疗,可能就包括手术。有此病的病人被错诊为彼病,这同样也是一场灾难。错误的治疗带来的不但是病情的恶化迁延,还有可能是长期的身心折磨。最为可怕的是,在诸如艾滋病,精神病等这些特殊疾病上,一旦医疗机构搞错了诊断,它将意味着什么?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的场景,你是一个正常人,但你却被当成患了绝症的病人;你是一个判断力正常的人,因为医方的人为失误,你却成了“精神病患者”,甚至有可能被强制关在精神病机构,接受一系列的镇静类药物治疗。这是不是一件令每个人都感到头皮发麻的事情?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是因为技术问题本身,这是可以被原谅的。比如,一些特殊的罕见疾病,在现有的诊断水平下,错诊有可能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万一这种诊断错误是人为、机制性的失误,而非技术问题,如新闻中这种“卫生防疫站将血样装错”失误,那该怎么办?既然诊断机制失灵是可怕的,我们是否已经建立起足够的防御与纠偏系统,来防范这种社会危害?毫无疑问,在当下这个社会,我们还没有对此做好足够充足的准备。

当下,患者一旦被错诊,受了害,往往维权艰难。记得那位叫张海超的河南工人吗?明明患的是尘肺这种职业病,却被当地职业病防治所诊断为“肺结核”,一怒之下“开胸验肺”,引起一时轰动才得讨回了公道。那些被错诊为艾滋病、精神病的公民,在权利伸张上,也因为相关立法的欠缺与不完善,时常得走在很艰难的维权路上。如果不是媒体介入的推动作用,很多时候,受害者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小事化了,大事化小。反过来,那些施“害”的医疗机构,往往只需要赔钱就可以消灾了事。而归根到底,这钱还是国家的。拿公家的钱为自己的错误埋单,时间长了,难免就还会有医疗机构及从业者依然不长“记性”,走在同一条道路上。

这名农妇5年的“被艾滋”生活,换回的只是10万元的精神赔偿。人们更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防范下一个悲剧再重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宋扬] 标签:被艾滋 诊断 纠偏系统 艾滋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已有 0 条跟帖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