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拿孩子当宝,岂能拿儿科医生当“草”?

2011年02月18日 16:5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吴帅

字号:T|T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有数据显示,我国儿科医生在15年内仅增加了5000人,儿科医生缺口逾20万人,儿科医院仅占医院总数的0.52%。全国如此,北京同样如此。有媒体分析认为,失衡的数字背后,凸显儿科医务人才短缺、政府投入不足、相关规划缺位“三宗罪”。(2月17日《京华时报》)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对此认为,即使将目标数量减半,未来10年每年需要增加1万名左右的儿科医师。但令人沮丧的事实是,15年来,全国的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000名,近几年来,儿科医生的增加更是处于停滞状态。也就是说,其实15年增加的儿科医生数量,实际上还满足不了一年需要量。数字会说话,当前,“儿科医生荒”的存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中国儿童长年看病难?很可能不是公众就医观念不理性,爱挤大医院,而实在是专业的儿科医生数量太少。

从医疗的角度来看,相比成人而言,儿童的身体免疫发育尚不全,更容易感染疾病。其次,他们大多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病理特征,儿科往往被称为“哑科”,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需要医生技术水平更为专业精湛。但显然,当下我们还缺少这一种社会环境。无论是从教育入口,到培训的出口,都是个问题。正如朱宗涵透露的那样,目前,全国共有包括北京儿童医院在内的60余家儿童专科医院承担着培养儿科医生的功能,但因本身已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因此每年每个医院仅能培养儿科医生30名左右,“全国每年仅能培养出1800名左右的儿科医生,尚不满足本院的人才缺口,何谈为综合医院输出力量?” 

专业的儿科医生不足,专门的儿童医疗机构太少,同时也意味着另一件事情。这些儿童医疗机构及多数儿科医生们长期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运转状态。这种超负荷,不仅仅是劳动强度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儿科本身的高风险,超负荷接诊意味着医疗隐患,容易诱发医疗纠纷甚至是医疗事故。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们无比溺爱子女,一旦出现医疗意外,他们很容易将怨气撒在儿科医生身上。

从劳动报酬上来看,儿科医生的待遇也不高,在职业收入排行上只不过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在高房价、高物价,经济压力异常沉重的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能够在这条路上清贫地坚守下去?

就这样,体能与精神上的双重压力,执业环境的恶化,过于沉重的经济压力,令很多医疗人才面对儿科望而生畏。而政府部门在这种建设上的投入不足、相关规划缺位,无异于雪上加霜。所以,“儿科医生荒”与其说是一种偶然,不如说是一种必然。

儿科医生一荒,公众就医难免要慌。有关部门应该正视这一种危机与信号,从规划上与投入发力,争取尽快向公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吴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宋扬] 标签:儿科医师 儿科医院 医疗风险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已有 0 条跟帖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