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凤凰卫视

2011年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圆满闭幕

2011年07月06日 09:44
来源: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2011年6月24日~6月26日,一年一度的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召开。本次天坛会参与人员多,规模大,第一位在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担任主席的神经病学教授Ralph Sacco、世界心脏联盟(WHF)主席Sidney C. Smith、NIH-NIND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院)常务副总事Walter J. Koroshetz教授、《stroke》杂志主编Marc Fisher、副主编香港中文大学黄家星教授、《Neurological Research》主编Ben Roitberg教授等众多国际著名的脑血管病领域专家与会。卫生部重要领导出席天坛会,并在脑血管病医疗服务质量研究等多个论坛有讲座,对于脑卒中防治有很高重视。,此外论坛邀请了国外专门从事CER研究的有名专家介绍比较效果学研究(CER)的最近进展,也为今后我国着手发展CER奠定基础;卒中医疗质量改进是今年天坛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相关内容及承担医疗质量改进体系建设的金桥工程在脑血管医疗服务质量研究论坛详细介绍;卒中筛查论坛,这是自建国后中国最大的一次流行病学调查,必将对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起到重大意义。

随着新药联盟、中国脑卒中医疗质量改进项目、CER研究的发展,中美合作交流的深入,中国今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将会大大提升,正如David Wang教授所期望的,希望更多的人来天坛会发布研究成果,乃至走向亚太地区和世界卒中大会上交流,不断提高中国医师的科研及临床研究能力,使天坛会同时也成为一个高科研水平的会议。

天坛会也为中国青年医师的培养提供了机会,使优秀的青年医师能在欧洲及美国接受最先进的临床及科研培训,其中重要的两个奖项是勃林格殷格翰卒中研究奖和美中神经科学促进会特别奖。

2. 中国脑卒中医疗服务质量改进项目

近年来,西方国家为提高脑卒中医疗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球最为成功的卒中医疗质量改进项目无疑是美国“跟着指南走”(GWTG)项目。而在我国,脑卒中病人医疗质量控制起步较晚,全面动态反映我国城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服务机构脑卒中病人住院期间医疗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的数据十分缺乏。为此,亟待开展脑卒中医疗质量监测,建立我国城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服务机构脑卒中病人住院期间医疗质量基线水平的数据库,动态地掌握我国脑卒中医疗质量的基线水平,建立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脑卒中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质量均等化。

这个项目是以国家为主导的医疗质量改进项目,计划在未来5年内建成国家级的医疗质控体系。今年4月份已成立国家脑卒中质量控制中心,随后在全国32个行政区建立32个省级脑卒中质控中心,8月份每个省将建立10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将数据上报给省级质控中心,再上报给北京数据中心,最后汇总上报给国家质控中心,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会将质控意见反馈给各个监测网络,从而逐步改进。

调查采取入组医院连续性调查的方式,调查场所包括急诊、医院住院病房。调查使用的病人管理工具和工作手册均由国家项目工作组统一设计,用的是最基本的医疗结局标准,是每家医院都应达到的基本标准。

中国脑卒中医疗质量改进体系计划依从分下列几个步骤走:脑卒中质量监测网(下半年即将开始)、脑卒中质量改进体系(尚未开始)、落实卫生部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跟医保直接挂钩的按绩效付费。

脑卒中医疗质量监测项目,6月份将召开脑卒中医疗质量监测项目招募会,7-9月份是预调查阶段,2011年9月正式召开启动会与培训会,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此时期进行现场调查、数据录入、验收及数据清理,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是汇总、分析数据及撰写报告。

3. 第3届海峡两岸脑血管病论坛

天坛会大大促进了海峡两岸卒中届的学术交流。在大陆王拥军教授和著名的神经血管超声专家台湾荣民总医院胡汉华教授的努力下,从2009年开始,海峡两岸合办海峡两岸脑血管病论坛,以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卒中防治经验的交流和发展。会议是在台湾和大陆之间轮流举办,第一届是在台湾召开,预计9月份将再次汇聚两岸的专家学者相聚台湾,召开第三届海峡两岸脑血管病论坛。台湾的脑卒中登记-医疗质量改进系统做得非常好,在近年来的天坛会上已向大陆医生展示了其风采,此次会议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台湾和大陆之间卒中登记的一个比较,这是今后大陆开展卒中医疗质量控制重要的一环——卒中医疗质量监测,此外还有来自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各方面内容进行交流。

4. 第2届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学会于2010年天坛会正式成立,成立后将在中华预防医学会的领导下继续本着专业、指导、前沿、交流、纽带的宗旨,积极开展各种工作,加强各种学术交流与继续教育。2010年11月在江苏南通,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台湾脑中风学会联合举行脑血管病学术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脑血管病论坛和国家级脑血管病治疗新进展学习班。今秋9月16~18日将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举办第二届学术年会。将有100多名来自国内外脑血管病领域的专家参会,会议的主题也将会围绕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内容展开。

5. 第5届迅时行动勃林格殷格翰卒中研究奖揭晓

第五届迅时行动勃林格殷格翰卒中研究奖在2011年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揭晓,来自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范玉华和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谭泽锋并列荣获一等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张婷荣获二等奖。

迅时行动在欧洲发起,旨在宣传针对急性卒中管理的综合性多学科的卒中治疗方案。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勃林格殷格翰卒中研究奖在2007年设立,由勃林格殷格翰公司赞助,旨在为中国的神经科医师提供先进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使获奖者能与世界顶尖的卒中研究中心或实验室一起合作开展研究项目。此次两位一等奖获得者将分别在德国及美国的著名实验室完成相应的研究项目。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指出:“与西方国家相比,亚洲尤其是中国对于开展综合性多学科的卒中管理的需求变得日益急迫,由勃林格殷格翰发起的卒中研究奖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卒中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完善。” 

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德国汉诺威大学Wolfgang Eisert教授表示“勃林格殷格翰致力于支持与卒中相关的研究,特别是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我们开设这一奖项是让中国医生能和世界级的研究机构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让中国卒中的高发生率、高死亡率以及高致残率得以更早地解决。”

6. 第8届国际脑血管病论坛及世界颅内支架大会(ICS)&第11届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OCIN)&第6届东亚神经介入治疗大会(EACoN)

OCIN、ICS、EACoN将于2011年9月8日~11日同期在上海举行。OCIN自2001年由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创办以来,目前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是世界了解中国同行进步的最重要平台之一(Prof. Michel E. Mawad,前世界神经介入联合会主席)。2011年将在上海迎来ICS的首次中国行,与EACoN和OCIN同期举行。会议将紧密围绕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通过主题演讲、病例手术演示以及与世界知名专家共同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探讨脑血管病多学科协作研究的进展,展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加深与会者对脑血管病的认识,了解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新策略和最新技术。

此次会议将展示的几个亮点有:

最新介入材料展示:近5年来国内外介入材料有很大发展,会上将展示最新进口及国产各种颅内支架、弹簧圈等。颅内动脉瘤:动脉瘤发生、破裂及愈合的血流动力学机制、动脉瘤行支架前后的转化医学成果、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的临床应用结果。急性脑梗死:以取栓及急诊支架成形术为代表的多模式血流重建治疗策略;卒中救治网络建设成果。颅内动脉狭窄:围绕目前颅内狭窄治疗的最新进展,启动颅内动脉狭窄药物与支架成形术疗效比较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推广颅内支架成形术诊疗规,药物洗脱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颈动脉狭窄:最新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解读,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操作规范培训;基础培训:神经介入基础理论及基本技术培训,多中心直播手术演示及现场模拟器操作训练。其他:东亚神经介入论坛将展示亚洲人脑血病疾病的特点及治疗现状,亚洲地区脑血管病治疗领域多中心临床研究。

7. 脑血管病比较效果学研究

卫生部脑血管病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昊教授和天坛医院王伊龙博士介绍了关于当前中美脑血管病比较效果学的发展状况和相关的卒中医疗质量控制。

在美国大约是2006年开始出现比较效果学研究(CER),兴起CER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美国医疗费用的逐年飞涨,成为政府财政赤字的重要部分,为了遏制飞涨的医疗费用支出,美国政府出资大力发展CER,使得美国这几年来CER研究发展得迅速和富有成效。

以前国际医学的发展是循证医学时代,今后将是CER研究时代,当然CER还无法取代RCT研究,它是RCT研究的进一步补充,是评价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特定患者的疗效差异,针对不同类型患者,找出最好的治疗方法,也就是最为规范的治疗措施,这也是CER的难点。CER研究包含广泛的内容(试验、治疗、预防策略、保健服务的提供和监测),它是以病人为中心,注重病人个性化的治疗方法,鼓励发展和应用临床登记资料、建立临床数据库网络以及各种电子健康信息,以便获得健康结果的资料。

比较效果研究(CER)、循证医学(EBM)和医疗技术评估(HTA)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均依赖于临床的证据。中国开始谈论CER是在去年,相比美国落后了五六年,如何发展中国的CER,提高医疗质量,还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建立一些研究平台,从临床数据监测开始,逐步完善数据监测网络,这也是CER研究发展、卒中医疗质量改进前期的重要内容。

8.NIH/NINDS、WHF与中方的学术交流合作

中国是一个卒中高发国,拥有丰富的卒中样本资源,伴随近年来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卒中防治硬件(影像诊断技术等)和软件(临床治疗及医生素质)水平得到了巨大提高。天坛会作为脑卒中领域一个令人瞩目的交流平台,自然也就促成了卒中领域中美之间更深入全面的交流合作。此次天坛会,国外专家团代表NIH-NINDS常务副总事Walter J. Koroshetz教授和WHF主席、北卡大学心血管病教授Sidney C. Smith特邀出席了TISC2011新闻发布会。

Koroshetz教授谈到,中国和美国白人卒中发病有很多的不同,未来中美两方将会成立一个中美联合基金,主要是基于NIH/NINDS 和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委合作的平台,专门用于中美两方在卒中基础和临床的一些研究合作及培训,双方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专长,这将会使双方都受益,同时也为中国培养一批专门从事临床研究的专家队伍。

Smith教授谈到,世界心脏联盟一直致力于全球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并发布了一系列指南,当前及未来的任务是如何将指南应用于临床,提高医疗质量,这也是目前各国都努力做的工作。今年9月份WHF将和中国有一个联合会议,将会带来一些中美合作的前景和一些战略性合作计划。

中美两方很多方面资源互补,可谓是强强联合,如果未来各种研究合作成行,必将大大促进中国及世界脑卒中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全球有力防治脑卒中做出重大贡献。

9. 血管神经病学临床医生TCD培训(VASTCD)项目和叩诊锤论坛神经超声版

TCD的临床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已被写入欧美卒中指南,对脑动脉自动调节功能研究的文章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国际杂志上。而在我国TCD却被神经科医生滥用和误用,正如王拥军教授曾说的一句话“TCD在中国就像是一个受委屈的孩子”。如何扭转TCD在中国神经科这种尴尬的局面?叩诊锤论坛神经超声版版主一叶小舟、北京协和医院高山教授在10年前就立志未来工作的重点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TCD正确的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而今天各种因缘也促成了高山教授梦想的实现,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12个城市开始了血管神经病学临床医生TCD培训,内容包括:TCD操作和诊断方法,以及缺血性卒中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等,正如王拥军教授所说的:“叩诊锤论坛是草根们的天堂,也是梦开始的地方”。这里面神经内科专业版块有:神经内科综合版、神经影像版、脑血管病版和神经超声版。此外,很值得关注的还有文献导读及会议信息版,神经病学领域最新的重要文献和指南会第一时间上传到该版块。神经超声版经过三年多的耕耘,已经酝酿成熟,这里面就像一个宝库,相信来到这里的每一位锤友都不会失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黄丽臻] 标签:天坛 脑血管病 医疗质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