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第27轮降价令上周一正式实施后,药店和药厂纷纷反映,成本的上升和药价的下调正挑战企业的盈亏平衡线。而在中医药大省广东,情况更不容乐观。连日来,本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十多家老字号中成药生产企业展开调查,结果显示以中药材价格为主的生产成本上涨一直困扰着整个中成药行业。
中投顾问发出的《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及2011年展望》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中药材价格出现了大幅的增长。截至2010年11月初,全国市场上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其涨幅一般在5%-180%之间。其中以太子参的涨幅最为明显,年初至今涨幅达到353%;党参 的涨幅也高达162%;三七涨幅达68%。
广东是全国中成药生产和中药材消耗的重要省份,中药材价格的狂飙,对广东的中医药产业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九成受访企业表示生产成本上涨20%。其中涨幅最大的就是中药材,普遍上涨幅度达10%~50%,而有三成受访企业表示,核心产品所需中药材的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00%。有八成受访企业表示中成药销售毛利率同比出现下滑,甚至是无利可图。
广药集团总经理李楚源 坦言,中药材原料成本的上涨,国家发改委的新一轮"降价令"的出台,都会使得本土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在"唯价论"的药品招投标中优势进一步丧失,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将进一步下滑。"从长远来讲,更会使企业缩减科研经费或力量,不利于产品的改进和创新"。
据悉,药品降价后企业不生产药店不销售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发改委的注意。李楚源透露,在和发改委的沟通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消息,在接下来的调价中,国家发改委将再进行一次调查,根据成本情况结果有可能有升有降。 记者陆志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