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通过努力做某件事情,孩子会形成对时间的不同判断。最初,小婴孩只对“现在”这个时间段有概念。但当孩子为了“将来”获得某物不得不做某件事情时,他/她就脱离了“现在”,而意识到还存在着“将来”这个抽象的时间阶段。
给自己动力,事实上意味着:我已经有能力想象到结果,想象到我达成目标后会感受到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明白:未来是存在的,我能够给未来这样或那样的指引。孩子的乐观精神和创造能力就是这样培养的。
2、让孩子去努力,为什么有时对父母来说很困难
做父母的都明白,外边的世界并不总是温馨和谐的。于是在他们的小家庭里给孩子创建一个温室,这个空间里充满着爱和关心,但现实中有些父母保护的力度过大了。孩子们确实需要被呵护,但是这个温室也需要逐步打开,向外界开放。
果实不会平白无故从树上掉下来,需要自己亲手去采撷。父母的作用在于帮助孩子逐步接触现实社会。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的成绩不至于太糟糕,就替孩子做功课,这种做法无法使孩子看到自己行动的结果。
教导孩子需要父母做出努力。这当然不容易,在一整天工作之后,父母很难再有精力要求孩子收拾他们的房间了。不可能凶巴巴地命令孩子必须这么做,需要花精力对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还要给孩子示范如何归置物品,给他/她制定一个要求,说明收拾后的房间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就算整洁了,还得鼓励——如果孩子达到要求的话,要表扬;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就得给以适当的责罚。
有些父母就自己亲自动手,这可是节约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可是这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父母都代劳了,孩子如何体验到努力的乐趣呢?
3、如何给孩子动力
需要引导孩子明白:在他们这个年纪,必须有一些限制,比如,“你可以看这个电视节目,但是必须在完成作业之后。”同时也告诉他们,在接受这些限制条件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快乐。比如,掌握了计算的本领,就可以去超市买回时令水果,计算这些水果的价格。
这对孩子相当重要,孩子只有发现努力的意义,才会变得更加有动力:认字是为了独自读懂一本有趣的书;现在背诵一篇文章,是因为喜欢它。在体育和娱乐领域,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尤其重要。能够行动的前提是必须有动力,要渴望实现既定的目标。孩子愿意努力,是因为这样能让他/她觉得自己更强大,更自主——孩子同样也需要大人的鼓励和称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