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提醒:宝宝出生后别忘听力筛查

2011年02月28日 16:01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李劼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尤其是婴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此期间儿童如果发生听力障碍,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心理、社交等方面的发育迟缓。然而临床发现,通过常规体检或父母观察,小儿听力障碍多在2岁以后才被发现,错过了儿童语言快速发育的时期,便会延误了康复的最佳时机。

3月3日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即将来临,卫生部、残联等15个部门联手提出“康复从发现开始——— 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宣传主题,强调早筛查早发现的重要性。

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1‰-3‰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孩子出生后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等方法对新生儿的听觉系统进行初步评估,以判断孩子的听觉系统发育是否正常的一种筛选方法。广东优生优育协会新生儿听力筛查专业委员会主委、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治中心主任医师麦飞介绍说,卫生部自2009年起在全国全面启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然而限于经济、地域差异等因素,新生儿听力筛查尚未完全普及,像本省1300多家有产科、新生儿科的医疗机构,只有大约1/3开展了听力筛查。

麦飞提供的数据显示,听力语言残疾(聋哑症)位居我国各类残疾的首位,而听力损害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新生儿的听力障碍发生率为1‰-3‰。由此看来新生儿听力筛查任重道远。

1岁以内是听力语言发育敏感黄金期

为什么强调要在婴儿一出生就进行听力筛查呢?麦飞说,听觉系统的正常发育,取决于1岁以内这段敏感时期声音的足够刺激(包括足够的强度和时间),以及小儿对其听觉和语言中枢系统的应用。

美国的研究显示,婴幼儿1岁以内的语言学习能力最强,即使在熟睡时,也能学习到大人对他们说的话,而1岁之后,这种能力逐渐消失“所以,对听力缺陷的患儿早期干预很重要”“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机才发现听力障碍,会发展为终身残疾,成为聋哑人。”麦飞强调道。

越往后语言康复难度越大

有权威研究显示,孩子如果在3个月被确诊听力缺陷并开始康复训练和治疗,直到3岁时,可掌握800个单词,这相当于3岁正常儿童掌握单词量的80%。如在6个月被确诊有问题并开始康复治疗,到3岁,掌握的单词量下降到600个;到2岁才诊断听力障碍、开始训练治疗,3岁时最多只能掌握100个单词。三四岁以后才诊断听力障碍,即使经过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手术等积极治疗,这时虽然能听到声音,但学习起来还是很吃力。后期,孩子的中枢神经对声音的分辨能力不如1岁的那么好。

宝宝听外界声音的能力减退或丧失,获得语言的能力也会随之减退或丧失,无法说出让人们能理解的语言,因而不能与别人进行语言交流,最终只能成为聋哑人。遗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这时才开展语言听力康复治疗,已错过了听力和语言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孩子能康复的机会很小。

早干预可实现聋而不哑

我们总是把聋和哑相提并论,麦飞却提出,虽然目前的医学科学技术不能完全预防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发生,却可以使先天听力障碍的患儿做到聋而不哑。

孩子出生后如果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3岁以内)缺乏言语和环境声的刺激,听觉和言语链就会出现障碍,这样会影响他们日后的言语发育。

对有听力损伤的孩子早期进行干预治疗,使其听觉系统受到应有的声音刺激而不断发育完善,将会促使孩子的听力和语言能力达到或接近健康儿童的水平。尽可能早地发现有听力障碍的个体,使其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段之前就能得到适当的干预,以使语言发育不受到损害,无疑对提高人口素质、降低聋哑儿童的发生率,促进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治疗最佳时机是半岁前

可见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意义,就是在所有出生的新生儿中“筛查”出有听力损害的个体,再对筛查“未通过”的个体作进一步的听力学评估,确定是否有听力损害,以及应该采取何种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有听力损伤的婴幼儿,开始治疗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岁,不然,康复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健康知识加油站

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

由于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如此重要,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颁布第64号令《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常规项目。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流程通常是:在宝宝出生后2-7天进行,如果初筛不通过,可以在宝宝42天大的时候再进行复筛;如果复筛还不通过,应在3个月龄内进行听力学诊断、评估。如果确定小孩的听力不正常,要进一步查找原因,针对原因区别治疗。

听力筛查未通过未必就代表听力障碍

一旦自己的宝宝不能通过听力筛查,父母往往会产生焦虑和不安,因此,需要对听力筛查结果有个正确的认识。

一般来说,不能通过听力筛查仅仅表示听力学意义上可能存在异常,可能存在耳蜗的异常,也可能由于耳道狭小或堵塞影响了声音的传导,还可能是环境噪音过大或孩子配合不佳(活动或哭吵)所致。另外,检查人员缺乏经验有时也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听力筛查只是筛查,并不能下定论,筛查报告单上一般也不会写上正常或异常,而是表达为“阴性”或“阳性”,“通过”或“未通过”等。如果首次筛查不能通过,父母不必过分担心,但必须进一步复查。若经过2-3次复查仍无法通过,则应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争取在生后3个月内作出明确诊断。

如果耳声发射法听力筛查“通过”,能说明在孩子的外耳道记录到正常耳声反应,表明外周听觉器官功能正常。在有些情况下外周听觉器官正常,但存在蜗后神经通路异常,则无法被耳声发射法检查发现。此外,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听力也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受损,即使通过了听力筛查,也应该加强卫生保健,防止后 天 性 听力 障 碍的 发生。(李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闫昭遐] 标签: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障碍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