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蜀中制药质量风波未停 或影响医改成败大局

2011年06月01日 17:2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卓铭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事关医改大局

中国药促会等业内六大协会联名倡议,修正目前安徽模式中唯低价是取的做法,称安徽模式“可能影响整个医改成败的大局”

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医改中,基本药物制度是重要的改革之一,企业要想分食基本药物制度的蛋糕,必须通过招标方式完成。这也奠定了药品招标在医改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但随着蜀中制药风波的出现,越来越来多人士开始怀疑现有招标方式对促进医改所产生的正效应。

至今,国家药监局并未对蜀中制药风波正面表态。记者获知,4月22日国家药监局飞行检查发现蜀中制药的问题之后,此事一直由该局副局长吴浈督办,并计划在6月30日统一公布调查情况。但在检查蜀中制药后的5月初,国家药监局随即组织了一轮基药质量大检查。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大检查的起因正是蜀中制药质量事件。

另据上述人士透露,国家药监局早就掌握了蜀中制药的问题,并确定与招标制度设计有关,只是一直在选择合适的调查机会。

记者同时也了解到,各类行业协会和企业一直在反复向药监局等主管部门表达对安徽模式的意见。浙江省医药协会会长赵博文表示:“安徽所有中标的复方丹参片和牛黄解毒丸,我们组织专家专门测算过,售价不到成本的三分之一。这必然会导致质量问题。”

在赵博文看来,品牌企业全军覆没的基药市场,“是中国卫生事业的大倒退”,因为各省在招标中相互攀比压价之风日盛,“大输液安徽中标价0.93元,山东0.87元,浙江还将下降。”

而“好药被淘汰出局”,是安徽模式设立之初所不曾想到的。2010年,安徽有857个品规中标,而四川只有550多个,退出竞争成为企业无奈的选择。据秦脉公司总裁王波统计,实际中标安徽、山东、四川三省的企业中,40%以上在近两年内都受到过省级以上的质量警示,“要从中标药品里查出问题并不难。”

同时,由于中标产品疗效不佳,安徽至今尚充斥着大量标外产品。尽管基药制度上要求,基层医院只销售基本药物,但需求的客观存在使得很多医院铤而走险。

赵博文指出:“安徽模式从推出之日起就无人喝彩,现实已经表明将带来更大的危险。”

5月24日,中国药促会等业内六大协会联名倡议,修正目前安徽模式中唯低价是取的做法,称安徽模式“可能影响整个医改成败的大局”。

5月2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孙志刚表示,将“完善中药的招标采购办法”,这一表态可能意味着将对安徽模式进行修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李晋] 标签:影响 质量 市场 蜀中 医改 安徽模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