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耳朵,远离听力“杀手”
北京同仁医院第20次全国爱耳日科普讲座精彩纷呈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然而,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听力残疾人接近2780万,其中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有13.7万人,每年新生听力障碍儿童2万~3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有听力障碍。
2019年3月3日是第20次全国爱耳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3月3日定为世界听力日),今年的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世界卫生组织将2019年世界听力日的主题定为“查查你的听力”。“关爱听力健康”的重要内容和具体措施是要“查查你的听力”,听力查清楚了,才能够把“落实国家救助制度”执行好。
为提高大众爱耳意识,远离听力“杀手”,3月1日上午9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共同在京举办专家科普讲座,旨在积极做好防聋治聋工作。
本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专家们主要就公众关心的儿童、中青年、老年人等人群的听力检查,老年听力损失的预防、治疗,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选择,噪声性耳聋及遗传性耳聋的防治等热点问题进行讲解。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逐年递增,关注老年性聋意义深远。刘博教授介绍了老年听力损失的防与治。李永新和陈雪清教授分别就老年耳聋患者是否可以植入人工耳蜗以及老年人如何用好助听器进行讲解。噪声损害不容忽视,王硕副教授介绍了如何避免娱乐性噪声所带来的损害。不同年龄人群都需要进行听力检查,亓贝尔副研究员介绍了不同人群听力检查的方法及必要性。黄丽辉教授则重点介绍了遗传性耳聋的基本常识,并解答了为何父母不聋而孩子会得遗传性聋的困惑。
详细讲座内容,请阅读其他六条微信内容。
听力残疾严重损害人的听觉及言语功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儿童期是听觉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听力残疾导致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并影响其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发展。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和康复训练,能使绝大多数听力残疾儿童显著改善听觉功能,和其他儿童一样上学、就业,从而有效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青少年和成人的听力障碍直接影响到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等。
老年人的听力障碍,最容易影响交流,以至于他们有的出现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等情况,久而久之,严重者就会导致老年痴呆。
所以说,各个年龄段的听力障碍,都需要我们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不同人群都应该定期进行听力检查,特别是听力损失风险高的人群,如50岁以上的成年人,以及在噪声条件下工作的人群、长时间用高音量听音乐的人群等。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关爱耳朵,远离听力“杀手”!(楚超)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