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发烧38.5℃也别急于吃退烧药适当推迟使用退烧药,可增强免疫系统对感染的清除
发高烧是一种常见病症,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发烧的经历。传统的认知是,体温低于38.5℃靠物理降温就可以,高于38.5℃就需要吃退烧药了。但最新研究发现,让体温维持在38.5℃以上6小时,再吃退烧药,可提高清除病原体的能力。
近期,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剑峰研究组发表在国际免疫学权威期刊《免疫》上的一项研究,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和退热药的使用有了全新认识。研究提示,发烧后可以在病人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体温维持在38.5℃以上6小时,然后再吃退烧药,这样可以帮助提高清除病原体的能力。
研究发现,当机体温度达到高热(38.5℃)及以上水平时,会促进免疫细胞中的一种名为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蛋白质的表达。而Hsp90蛋白会加快免疫细胞前往感染部位的速度,最终加快自身康复的进程。
陈剑峰研究组的结果提示:高热6小时可以有效诱导Hsp90的表达,他们正在研究能否缩短高热时间,让免疫系统在更短的时间内“开足马力”。
随后,《人民日报》也刊登了这则新研究成果,题为《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发烧能促进免疫细胞“运动”》。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如果在这6小时内人就已经惊厥了呢?小孩发烧容易超过38.5℃,有昏厥和抽搐,也能试吗?
对此,陈剑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实验室研究成果,没有推广到临床并做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体外超过38.5℃时,适当推迟退烧药的使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感染的清除,在维持38.5℃数小时等免疫系统被调动起来后,再用退烧药就可以了。因个人身体条件不同,对发烧的耐受也可能不同,所以婴幼儿、老人或有其他状况导致对发热耐受差的人群,一旦有高热还是要及时就医,并遵医嘱。
另外,陈剑峰强调,该研究只是针对退烧药的使用,而不是其他药物(比如抗生素等的治疗),在病程中其他药物应该按照医生推荐继续使用。他提醒大家,务必搞清楚退烧药不代表所有的药物。(本报记者 董超整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编辑 || 董超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