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热传“冰箱鉴别地沟油法”专家称不可信

2011年04月09日 09:08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陈海飞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科普网站辟谣

简易鉴别法不准确

在前段时间的辐射谣言中表现出色的“谣言粉碎机”对这条微博作出了及时反馈。昨日下午1点,谣言粉碎机就发表文章《凝固点鉴别地沟油是否靠谱?》。文章从化学角度分析凝固点鉴别地沟油方法是否靠谱。

文章称,作为一个“检测方法”,它是否靠谱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有没有正常的食用油在8℃下凝固?如果有,这样的正常油就会被“冤枉”;二、有没有地沟油在8℃下依然不凝固?如果有,就会导致这样的油“漏网”。

文章分析称,“植物油中也有饱和脂肪含量高因而凝固点很高的种类,比如棕榈油和椰子油,凝固点都在25℃以上。现在,市场上还有‘调和油’,它们的凝固温度会由被混合的油的品种和比例来决定。显而易见,棕榈油、椰子油之类的植物油会被这种检测方法直接‘冤杀’。”误杀了好油是一方面,这个方法也会漏掉真正的地沟油:“所谓的地沟油,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商品,正常的油有相对一致的指标,而地沟油则‘地沟’得各不相同。地沟油的凝固点并不一定都是在 7-8℃,从稍高于‘正常油’到十几摄氏度都有可能。”最后文章总结道:“这种简易鉴别法能够判断出一些地沟油。但是,作为一种检测方法,它既可能‘冤枉’好油,也可能‘放过’坏油。”

除了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之外,网友们也从已有的新闻中发现了问题,在《新闻晚报》对于上海中学生用凝固点鉴别地沟油的报道中,已经指出这种方法有不合理之处:“专家表示,中学生能用科学方法探究社会热点问题,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她把问题考虑得过于简单了。事实上,并非所有植物油的凝固点温度都在零下,棕榈油、人造奶油在室温条件下就能凝固。”

化学老师

凝固点很难判断物品物理成分

昨日,记者带着网友的疑问采访了南京中华中学的化学老师冯建龙,他告诉记者,这个小发明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油都是油脂混合物,都有凝固点和软化点,动物脂肪油凝固点确实比一般的菜籽油要高。

不过,冯建龙对以8℃作为衡量地沟油与非地沟油的分界线表示很不解,“真不晓得他们这个8℃是怎么算出来的,各种油凝固点是不一样的,有的油高,有的油比较低,比如说,菜籽油在0℃会凝固,一般好的油凝固点会更高,如椰子油等。而且地沟油中,含动物油的比重成分也不是统一的,8℃的依据是什么?”

冯建龙最后肯定地告诉记者,从化学角度来说,一般很难根据凝固点判断一个物品的物理成分,用冰箱鉴别地沟油肯定是不科学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李晋] 标签:物理成分 南京中华中学 凝固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