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争议逼着做好事到底合不合适
“为了获得道德币而去献血,献得自己不舒服,这样确实不太合适。”在微博上质疑道德银行的“Fredickson”认为,同学们一年凑够10个道德币并不难,但是把这个作为评奖评优的硬性指标,还是觉得不舒服。
“这也未必是坏事,毕竟是被迫做善事。道德银行就是要发挥激励与约束作用,鼓励同学们多做善事。从个人层面来说,被迫做善事可能很不爽。但从社会层面来看,被迫做善事总比不做善事好。”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团委在此微博后如此回应道。
“光从字面上看,道德银行,道德+银行,商道+人道,这两者如何平衡,太需要学问了。出现这个情况,我想‘银行领导’也该反省反省,如何正确地引导同学们多做善事,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地‘被做善事’。”网友“长沙理工大学一缕阳光”表达了比较客观的观点。
长沙血液中心副主任李中告诉记者,目前长沙市献血人群近五成是在校大学生,年龄在18-35岁的献血者比例占献血总人数80%,每天需要有400多位合格的献血者献血才能满足临床病人的输血救治需要。“像这位同学说的这种情况应该是个案,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自愿献血的,而全市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达到了60%以上,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继续发扬奉献精神,积极献血。”
老师期望更多人自愿献爱心做好事
“刚开始推行期间,确实引起了不少质疑的声音,我们坚持做下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支持,效果也比较明显。”彭霞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打算把道德银行推广到全校。据统计,城南学院60%以上的同学一年会存15~30个左右的道德币,其中道德币最多的同学一年有100多个。
道德银行类似于国外非常成熟的义工制度。不少国家进入大学的条件之一就是从事多少个小时的义工服务。“而国内并没有完善的义工制度,所以我们成立了一个道德银行。当然道德银行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彭霞说。
“其实赚取道德币的方式有很多,不必仅仅局限于捡垃圾、献血、打扫卫生等,大学生应该有更多服务社会的方式。同学们应该积极开发志愿服务点,建立长期联系。切勿重形式,走过场。”彭霞在微博中说,“目前最重要的一个工作方向就是去功利化,让更多人更加自愿地去做善事。逼着学生们去做善事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是希望大家在被迫做善事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转化为自觉行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