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属季风气候,夏季的主要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一般而言,人们在夏季普遍注意防暑降温,而对较为隐蔽的湿度却关注不够。其实,夏季较高的湿度对人体健康不利。中医将导致人体生病的过高湿度称为湿邪。
夏季的高湿常常是伴随着高温天气的,即通常人们说的高温高湿、湿热交加,在这种环境下,人体就难以通过水分蒸发而保持热量的平衡,于是就出现体温调节障碍,表现为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状。
当夏季高湿出现在阴雨天气下时,人体内的松果腺素分泌较多,引起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浓度相对降低,加之空气中的负离子数量较少,气压较低,人就出现无精打采、头昏脑涨、胸闷气短等症状。
此外,夏季涉水淋雨、久卧湿地或居室潮湿,容易导致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妇女带下等病;湿邪侵入关节,会导致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伸屈不利、肌肤麻木等症状;湿邪侵入脾胃,还可产生腹泻、尿少、水肿、食欲不振、恶心等病症。
所以,夏季养生还应注意防湿,具体做到:
1.改善居住环境,避免潮湿。夏季阴雨季节或雾天要少开窗户,而当室外艳阳高照时,要适当开窗通风;使用空调时,要经常利用其抽湿功能,保证室内空气湿度一般不高于60%。
2.饮食要清淡,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使得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这些食物有绿豆粥、荷叶粥、小红豆粥等。
3.要避免外感湿邪。阴雨天要及时避雨;万一涉水淋雨,回家后可饮服姜糖水,如有头重、身热等症状,可服用藿香正气丸等药物;衣服汗潮后,要及时洗澡更衣;梅雨过后,一定要晾晒衣被,以驱潮消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