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凤凰卫视

养老服务券逐深入高龄老人生活 让养老服务更贴心

2011年08月25日 11:5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朱隽 陈一新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银发市场”如何完善

要大力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激励养老服务供给方不断完善服务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1.67亿老年人中,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达到1899万,占11.4%,他们之中多数人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我国有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共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9%,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护理照料服务。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形势会更加严峻,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我国未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年平均增速将为2.3%,而同期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却为4.2%,这说明未来我国高龄化的速度将远高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老年精神抚慰,减少老年社会问题等,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作为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居家养老仍将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模式。目前,北京就是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不过,我国的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内容单一,进展缓慢,与人们的需求相差甚远。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程杰认为,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量的增加,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既需要政府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也需要依靠养老服务市场的建立和完善。随着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政府应该有效激励、引导“银发市场”上的供方,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应该大力推进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市场,鼓励民营企业、个体经营者和外资进入这个市场,通过充分、完善的市场竞争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逐步降低服务价格。有关部门可以充分发挥减免税费、财政支持等杠杆激励作用,帮助形成一批具有专业性和一定规模的养老服务企业,建立起稳定的养老服务市场支撑体系。随着老年人数量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养老服务需求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政府应引导老年人树立购买养老服务的意识,同时在制度设计上通过补贴、转移支付等方式对他们给予支持。

程杰说,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探索将养老福利和养老保险更好地相结合,如将养老福利补贴用于养老保险缴费,这样可以让老年人得到更多的养老保险金,也有利于提高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的实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鲁必琪] 标签:养老服务 养老方式 养老保障制度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