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走访童装标识“非直接接触皮肤”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走访广州恒宝广场、大笪地、中山八路等地多家童装店铺发现,市场上的童装标识颇为混乱,消费者难以从外观和包装上判断甲醛等物质是否超标。一些杂牌厂家的产品甚至没有标识说明,疑似“三无”产品。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婴幼儿服装除了要注明“婴幼儿用品”字样外,如果生产中使用了甲醛,更应标注甲醛的含量。记者在恒宝广场几家童装店随机查看了数十款童装,没有一款标注甲醛的具体含量,仅有一款写着“甲醛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这样笼统的表述。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几岁小孩穿的短袖童装不少都标识着“非直接接触皮肤”的安全类别,而并非按照“婴幼儿用品”标准,当中不乏“K××”等名牌。有大约一半产品没有标明任何安全技术要求类别。
记者向销售人员询问,他们大多对此并不了解,仅表示,“如果担心,回去洗多几次再穿即可”。
问诊“带毒童装”
症结1
偷工减料毒素残留
问题服装近年来比较突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原料成分含量与实测值不符。在童装中,这种问题出现得更多。去年深圳消委会对深圳市场50批次儿童(含婴幼儿)服装比较试验中,就发现有11个抽样样品存在这种现象,其中包括不少知名品牌。
服饰行业分析师廖洁容指出,棉、羊毛等原材料成本大升,有部分厂家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假冒伪劣面料,极容易造成污染物的超标或残留。
广州某港资服饰公司的董事长黄先生透露,低档面料生产过程中,往往加入大量含甲醛的染色助剂和树脂整理剂,目的是使衣服不起皱、不缩水、不褪色。服装企业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去除干净,就会导致甲醛超标。
黄先生表示,一些名牌服装其实是找其他公司代工,如果对代工企业把关不严,就容易出现名牌服装甲醛超标的情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