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说是家,不过是老式居民区的一间合租房。去年结婚后,他就从员工宿舍搬到此地,一张床占去房间大半,柜子、餐桌挤得满满当当。唐小平换上拖鞋,从桌兜里搬出一张凳子,自己正襟危坐在了床上。
小唐的工作是感应式水龙头售后维护,2007年9月,由福州公司派驻到上海工作,每天在上海走街串巷,小唐兴高采烈地说:“我们的客户有机关、法院、大学、餐厅……能和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层次很高,说话很有水平,收获很大的。”
聊着聊着,他不好意思地说:“借用下凳子吧。”垫着凳子,他拉开门顶壁橱的窗帘,费力地拿下一只行李箱,打开密码锁,献血证、各类荣誉证、各类奖杯、奖牌和奖座等满满一箱,“真的是珍藏啊?”唐小平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哪里,怕被老婆看到,她还不知道我献血,慢慢跟她说,希望她能理解……”
26本献血证一字排开,唐小平又从箱子里拿出一本破旧的笔记本,本子上写得密密麻麻,记录着他从第一次献血开始,每一次的时间、地点、献血量、献血总量,还有折合出的“重量”。他说,如果按照500毫升0.5公斤换算的话,5万多毫升的献血量,已经达到50多公斤,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体重。
箱子里还摆放着一摞摞证书、奖座、奖杯和奖牌,国家金奖、上海白玉兰奖……唐小平笑着说:“拿了多少奖,我真的忘记了,该拿的奖都拿到了吧。”“那这些荣誉对你来说重要吗?”“当然,那是对我的肯定。”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他的毅力和信念究竟从何而来?小唐说起了一个故事。
那是1996年夏天,小唐和弟弟爬上了家门口的一棵杨桃果树,“那棵树离家门就三四米远,很近很近,以前一直都爬,没想到那次就出事了。”唐小平带着一丝懊悔地说,哥俩双双从树上掉下来,跌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弟弟的手臂骨折,他的后脑勺摔在石板上,顿时血流不止,昏迷了过去。
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家境贫寒的他无力承担高昂医疗费,“我真没想到,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捐款救我。”当时,他就读的垚沙职业中学师生没有离弃他,凑齐了钱,硬是帮他从死亡线边缘挣扎过来,7天7夜后,唐小平苏醒了过来。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家,父亲一个人将我们拉扯大,平生第一次有那么多人关心我。”唐小平双眼噙满了泪花,“如果不是那些好心人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让我学会感恩,懂得珍惜生命。”
2001年9月12日,唐小平参加工作不久,一次逛街时,偶然看到流动采血车,热烈的场面让他热血沸腾,“献血对身体无害,又能帮助别人,这不正是自己可以做到的吗?”他急忙挤进人群,献出200毫升热血,就这样,无偿献血成了他“感恩”的方式。虽然学校早已更名,同学也没有联络,可唐小平回报社会的爱心却没有改变。
从职校毕业后,唐小平修过车床,学过家电维修。2007年9月,他来到上海,“出来开阔下眼界,多学点东西吧。”此时,他已在福州献血37次,献血总量达到24600毫升。
来沪第二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了,灾区的点点滴滴让唐小平牵肠挂肚,但是,他的献血间隔期要到5月15日,“那几天真是度日如年。”唐小平好不懊恼地说,由于预约献血的人实在是多,直到5月21日,他才轮到机会躺上采血椅,看着眼前那袋清澈的血小板,他深深松了口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