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选2010年初的热点关键词,“幸福”无疑将会高票入选。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先是一份中产家庭的幸福白皮书,让人发现人人都羡慕的中产不过是表面风光,看上去的幸福实则是“伪幸福”;紧接着,一份名曰《2009中国人幸福指数调查》的报告横空出世,发现中国人在去年还“比较幸福”;最后,刚刚在央视一套完结的《老大的幸福》,更是彻底触动了现代人的“幸福”神经,在“幸福”的轰炸下,人们却越来越疑惑,幸福是什么?如何才能得到想要的幸福?
你的幸福“妥了”没?
《老大的幸福》之所以风靡,就在于它使人们都普遍陷入了一种对幸福的纠结中。尤其是“杯具”的结尾,更让人颠覆了长久以来对幸福的定义。不少网友郁闷,片名应改为《老大的不幸》,因为所描述的“幸福细节”与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太不相符了,“老大的4个弟妹事业都以失败告终,老二公司倒闭,老三没有成为正处,老四老五事业也没有任何成就,只是自我安慰地说生活幸福了,现在是经济社会,编剧还自以为没有钱就能幸福,那是一种完美主义者的思想,不切合实际,很做作。试想一下,你是老二,没有钱了幸福吗?你是老三,一辈子守着副处不发展幸福吗?你是老四,带着老婆住着出租屋幸福吗?你是老大的话,那就是最大的不幸福,四个弟妹事业都不顺利,自己爱的人跟别人走了,有幸福吗?”
对此,有网友却觉得“老大的不幸”恰恰是为了告诉你什么是幸福。“它用的是排除法对世俗间根深蒂固的幸福观进行了一一否定,所剩的就是幸福了。通过刻画富甲一方的房地产商老二的生活,告诉人们有钱未必是幸福;通过刻画老三跑官的遭遇,告诉人们有权未必是幸福;通过写老四的演艺生涯,告诉人们有名未必是幸福;通过老五这位钢琴老师错爱他人的经历,告诉人们玩弄情感也未必是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除了疯狂追求这些所有的生活都是幸福。”
幸福是什么?
从《老大的幸福》中,人们进而反省自己的幸福观。正如一百个观众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幸福在人们的眼里也是千姿百态的。有人说,知足才是幸福。有人说,平安、平常、平淡、平和是幸福。还有人说,奉献、付出、舍得、帮助他人是幸福。当然,从容,坦荡,自我宽慰,乐观向上是幸福。天伦之乐,手足之情,夫妻之欢,朋友之谊也都是幸福。有人觉得幸福是一种感受,一张唱片、一杯小酒和一辆高级跑车带给人的幸福感觉都是相同的。但也有人觉得应把幸福看作是一种信念――一种什么是幸福的信念,并认为只要你坚定你自己的信念则幸福便在其中。
作家王宏甲从字面上解释幸福的真谛,认为幸福是精神与物质的完美结合。他说:“‘幸’,以前上面应该是‘士’,而下面的那个‘干’倒过来看,也是一个‘士’,这代表的是男人和女人的结合,没有上下尊卑之分;而‘福’的左边偏旁,原意是祭祀的桌子,也有祭祀之意,代表的是精神,右边则是‘一口田’,家有‘一口田’在古时便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所需,所以幸福应是身心与物质的完美结合。”
心理咨询师张功和则认为,心理健康就能幸福。“其实,幸福感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对自我的了解,二是行为是否有效。一个人对自我比较了解,那么就会为自己建构一个较合理的理想,理想一旦实现,心里就能得到满足,那么人就会感觉幸福。退一步来说,对自我比较了解的人,即使不能实现理想,心理落差也不会太大,也不会觉得不幸福。其次,说到行为的有效性,那就是达到理想的行为是否有效。比如,你想赚钱,那么你先检视一下自己赚钱的行为是否有效呢?”张功和说,“事实上,大部分觉得自己不幸福的人,都是因为这两方面没有调适好。”
幸福是比出来的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幸福?广州社科院彭澎老师说,广而言之,幸福感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人种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地域因素如南北方、中西方、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此外,由于幸福感具有较多的主观因素,因此,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间与地点等的比较是十分重要的。某种意义上说,幸福感是比出来的。就像《老大的幸福》中所说,“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怎么比怎么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怎么比怎么幸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闫昭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