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凤凰卫视

中国菜为啥拼不过意大利面?

2011年07月07日 09:39
来源:中新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没规范、没标准是大问题

那么,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国菜该怎样走向世界?艾广富认为,标准不统一是目前最大的障碍,必须改变。

“意大利面的配方是公开的,全世界都可以做,但人家有版权有商标,你不能随便做,可中国菜的配方是秘不示人的,过去韩国泡菜也是一个店一个做法,店家靠这个招揽顾客,老北京汉民餐馆都卖酱肘子,也是各有秘笈。其实这个秘笈并不神秘,但大家都不外传,所以中国菜叫一个名,却不是一个味。以宫保鸡丁为例,北京各饭馆能做出上千种口味,连配料都不一样,至于北京烤鸭,各店也各有口味,你说这怎么对外宣传?”艾广富说。

店家保密,因为没有保护制度,配方一旦公开,必然成为大家剽窃的对象。可配方保密,如果加了添加剂,又很难发现,艾广富认为,当下的问题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多次提出要统一、规范中国菜,可“几百年过去了,这个问题至今没解决”。

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菜厨师的培训、考核、经营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部门有技术科,对规范中国菜起到了一定作用,相比之下,现在虽有考核,但与实际操作脱离。“许多学生在职高学了3至4年,到了岗位得重新学,因为他们学的东西与实践接不上轨。”

缺乏标准,传统难免中断,艾广富认为,今天真正遵守传统技法的中国菜,已是凤毛麟角。

重建中国菜的信用体系

面对种种困境,中国菜该如何突围?冯鹏认为,重建信用体系最重要。

冯鹏目前供职于一家西餐馆,老板是位外籍人士,刚开始,老板非常热衷各种厨艺大赛,只要有,一定会组织厨师参加。

“在国外,行业大赛很规范,信用度很高,评分体系也比较科学,然而在国内,经常是给了钱就能拿奖,慢慢地,老板也看出了门道,不那么热心了。国外餐饮比赛一般不用交钱,许多协会有上百年历史,非常注重信誉,评比很严格,盘子刷到什么程度,服务怎样,都会被关注到,为赢得一次大赛,餐馆甚至要忙上几年,因为不知道评委何时来暗访。但我们有些比赛不是这样,厨师的师傅硬,老板的人脉广,可能更有用。”冯鹏说。

信用体制不健全,则务实者少,求名者多。中国菜只列世界第八,但我们的“名厨”却可能是世界第一,冯鹏估计,北京餐饮界的“大师”已达万人,过去名厨是名人认出来的,现在上个电视节目,就算名厨。其实,专业人员一眼就能看出来,许多“电视名厨”做的菜根本上不了桌,只是看着好看。

毫无疑问,今天中国菜正处在一个辉煌的阶段中,但面临的困境也不少,冯鹏认为,要进一步发展,必须重建信用体系,通过榜样的力量,培养出一个够档次的消费群体,从而推动中国菜走向精益求精。如此,面对国际化竞争,中国菜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陈辉/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董俊杰] 标签:中国菜 意大利面 意大利菜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