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食品安全问题频出 全球化惹的祸?

2011年06月14日 16:47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邱瑞贤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在广州的超市,来自台湾的饮料已为数极少。

深度解读

一种被暗中添加于饮料中的工业原料,不仅让全世界迅速“被科普”了“塑化剂(DEHP)”这个化学名词,更在一夜之间将台湾食品行业翻了个底朝天。

人们在疑窦重重和忧心忡忡之余更感到失望的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启动食品安全立法的台湾,在这次事件中同样暴露出了体系之弊。

为何各国不断严密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却无法阻止愈见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

6月1日晚,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在这份“黑名单”上,名不见经传的塑化剂成为最新上榜者。台湾的塑化剂事件,业已演变成一场空前的食品安全危机。

幕后

“黑心商人”已做30年

对于台湾的食品制造行业而言,阴影还未知要蔓延多久,5月31日零时起,运动饮料、果汁等5大类食品都须提供检验安全证明,否则一律下架,违者将受重罚。

作为被台湾学者称为“3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食品掺毒事件”,罪魁祸首的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曾供称,业内“很多人都这么做”,而据查他这种行为更是已经持续了30 年。因此在外界看来,事件接下来无疑将促使台湾当局对自身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深入检讨。

依靠高规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完备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台湾食品曾经颇有口碑。早在1975年,台湾就公布实施“食品卫生管理法”。台湾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加工食品追溯制度的地区,将食品从原料来源、生产养殖、加工制造、运输仓储直到销售全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进行登记。台湾“卫生署”设立“加工食品追溯网”,消费者根据产品包装上的追溯码可以全面了解产品相关信息。

然而,即使比较早认识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台湾,也深受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之弊所累。据了解目前台湾对违规业者所处罚金仅为30万新台币,最高罚金也不过50万新台币,这种惩罚对于许多大型企业而言,力度显然过轻。

困扰大陆食品安全管理多年的“多头管理”难题,同样在台湾出现。据台湾食品产业发展协会介绍,在食品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台湾也是不同部门在负责。

在专家眼里,台湾在这次事件中暴露的体制之弊,值得许多国家和地区充分借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董俊杰] 标签:食品工程师 塑化剂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