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心
“黑名单”下一个是谁?
卫生部列出的那一份添加剂“黑名单”越来越长,人们时刻在担心,下一个是谁?
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级应急专家、中山大学营养学蒋卓勤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在装饮料的塑料瓶中也很可能有少量塑化剂,并且会有微量挥发,因此这种物质是可以检测出来的,过去在针对装饮料的容器检测中也有这个检测目标,检测其是否达到损害健康的剂量。”
“但是没有人想到,这种化工原料会被直接添加到食物中,生产者为了让加入饮料乳化剂中的棕榈油更容易溶解而使用塑化剂。”蒋卓勤说,在食品安全管理领域,检测塑化剂本身并不存在难度,难点在于是否把其列作“检测目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领域”问题正在增加着对整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考验。“人心坏了,这些认为的主观的恶意的行为,让人难以防范。”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郑建仙感慨道。
“难度肯定越来越大,我们过去只关心食品生产系统可能产生的问题,但是现在,有没有人意识到,食品安全管理可能不仅是食品行业的问题,还有化工行业。由谁去管制化工原料的使用?比如三聚氰胺,比如塑化剂,这些化工原料价格非常低廉,使用非常简便,我们是不是也要思考进行相关的管制?”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郭巍青说。
“需要有经验的食品工程师或化工研究人员,相关的科学家去摸底了,什么食品原料可能会存在这些被替代的可能?什么饮料可能被加料?牛奶可能被加什么?果汁可能被加什么?”蒋卓勤强调。
深思
食品安全全球性崩溃
“食品安全管理,堪称世界性难题。”郑建仙说,即使是在管理体系相对严格的美国,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也是层出不穷。“人口多,组成也比较复杂,流动性大,这些都是增加食品安全管理难度的条件。”
郭巍青坦言,“近年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感觉,整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崩溃,一种全球性的崩溃。” “食品安全管理的难度在于目前全球化的生产链条太长,由无数地区和无数环节拼合而成,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风险和监督的成本。”他分析,从此次台湾塑化剂事件看,“这个链条这么长,你怎么知道问题刚好在那个节点上爆发?这还涉及到国与国之间关系处理,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么来管,难道要联合国来管?显然不现实。”
“政府其实在不断做努力,我们自己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可能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想办法缩短食品生产的链条,尽量回到本地生产,使其全程透明化,但是这能否推广呢?也许你可以自己种菜,但是你能自己种出喝的咖啡吗?”郭巍青认为,第二条路只能是改变自己的消费口味。
“现代人对食品的口味要求越来越多是造成食品工业无限膨胀之源。厂家边不断增加添加剂边不断压缩成本。我们是否可以像国外保护正版那样来捍卫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靠主管部门来推动。消费者能做的,是对于不负责任的厂家,投不信任票。另外,不要一边恐慌膨大剂,一边水果专挑大的买……这也是一种拿钱投票啊。”科学松鼠会微群副主编游识猷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