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干预:药物内科治疗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心脑血管慢性病症的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通过适当的药物干预,可以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对预防脑中风有较好效果。最常用的有阿司匹林类抗血小板凝集类药物、扩血管药物、抗凝药物、溶栓药物,以及中药活血化淤类药物等。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要强调血压达标。高血压是脑中风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血压达标可以大大降低中风的风险。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很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那些在降压的同时,又能降低脑中风发生的危险性以增强对靶器官保护的药物。
三级干预: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
张教授说,如果确定颈动脉狭窄超过70%或有内膜斑块和溃疡,单纯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已经很难达到预防中风发生的目的,应实行三级干预——选择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和斑块溃疡,使堵塞的血管得以疏通,脑供血得以改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一项成熟安全的手术,其作用在于清除堵塞颈动脉的“垃圾”,使血管内壁光滑、内径恢复正常,脑供血得以改善并切断栓子产生的来源。目前在欧美国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已成为动脉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常规的治疗方法,全美每年约20万人接受这种手术。欧美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两项大规模实验对照表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降低70%以上有症状狭窄和男性60%以上无症状狭窄患者中风的危险性,颈动脉狭窄70%以上的人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后,发生中风的比例比单纯药物干预下降约2/3。
■文/张献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