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种药品为何用16种规格销售?业内人士揭露药品变相涨价黑幕
药品“变身”意在拉高药价
同一种治儿童腹泻的常用药品,规格却多达16种,而不同规格的单位价格,竟相差甚远!近日,有读者在广州市内不同药店购买同一种药品时遇到这样一件怪事。药价混乱、虚高一直广为诟病,然而当中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为何一个普通的药品会出现多达16种规格?记者调查发现,规格只是“障眼法”,拉高药价也许才是最终目的。
怪
相同药品不同包装
单位价格相差甚远
近日,家住广州市淘金路的何女士拿着一盒“杜拉宝”(消旋卡多曲颗粒,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和票据找到了羊城晚报,投诉让她看不懂的药价。
据何女士介绍,这是一种治疗儿童腹泻的药物,她一岁多的儿子腹泻时常常服用。以前她习惯在家附近的一家海王星辰药店购买,价格是一盒18.80元。但最近一次因为那里临时缺货,她到中山二路的健民药店购买,发现那里一盒却要47.40元。
“同样的药,为何价格相差这么多?”心存疑问的何女士认真一比较,发现两者规格不一,也就是包装盒中装的药品小包装数量不一样:都是装有10毫克一小包的,在海王星辰购买的是一盒8包,而在健民却是一盒12包。
“但这也不对啊!”何女士计算了一下,8袋规格的18.80元,算下来一袋是2.35元,但是12袋规格的47.40元,算下来一袋则要3.95元。一模一样的药品,一模一样的重量,一般来说,同一产品规格越大,单位价格就越便宜。这个“杜拉宝”却恰恰相反,一盒12袋规格的比一盒8袋规格的多4袋,单位价格却是8袋装的1.68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