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一位市民带了500元钱在市内一家医院给孩子看病,结果仅花了一毛钱,孩子就痊愈了。这位医生没给孩子验血、验尿、拍片子,而是仔细参考之前其他医生所做检查、所开药品;也没有“另辟蹊径”开大处方,仅用一毛钱5粒的小药片就医好了孩子。透过一毛钱处方,我们看到一个对症下药、为患者着想、令人尊敬的医生形象。
现实中,这样的一毛钱处方非常稀缺,因而在公众中引发热议,网友称其为“史上最便宜处方”而大加追捧。稀缺的一毛钱处方受关注,看似简单的省钱效应,其实它背后医生认真负责、以患者为本的优质医疗资源才是当今社会更稀缺的。君不见,过度医疗俯拾即是,更多的医生更倾向于做全面检查,以保护自己不受质疑;开大处方、卖高价药,以“回报”医药代表的“关照”,为医院也为自己谋利。而患者的利益常被搁置一旁。不论是感冒拉肚子之类的小病,还是常年困扰健康的疑难病症,概莫能外。所以,我们去医院至少还要带上500元才行。
翻过缺医少药的历史,如今我们已不少药,近五千家药厂,生产万余种药品,但仍然缺医,缺少开出有针对性、为患者省钱处方的医生。其实,百姓不懂医学,为了治病,并不在乎药方是大是小,是贵是贱,大家质疑的是医生跟药品走得太近,利益太过直接。而医生趋利的根源是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病,这个病根不除,一毛钱处方只能是昙花一现的稀缺现象,不可能成为医生治病的主流。
透过稀缺的一毛钱处方,我们看到药品价格普遍偏高、低价药品生存困难的现状。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各地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居高不下。这表明在新医改不断推进的当下,看病贵、药价高依然困扰着百姓。尽管广受诟病的药品招标采购、“臭名昭著”的医药代表皆被指为拉动药价上涨的黑手,但缺少科学的药品定价机制才是药价偏高的根本原因。药品是特殊商品,但它毕竟是商品,要遵循价值规律,而目前药品价格形成过程中掺杂了太多人为因素,价格管理部门难以真正掌握不同种类药品的生产成本,药品价格常常大大偏离其价值。再加上部分药品重复生产过度竞争,厂家为了获利采用不光彩手段进入医院,便宜药摇身一变而为高价药,使一毛钱处方几成天方夜谭。
透过稀缺的一毛钱处方,我们看到百姓对新医改破解看病贵的热切期盼。不可否认,面对13亿人口的健康需求,要改变体制机制弊端,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保障体系,确实面临非常多的难题。从制度设计到资金供给模式,从公立医院改革到医生劳动价值的充分体现,都需要认真调查研究,找到相关制度缺陷的深层次原因,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因地制宜,为我所用,才能最大限度解决好庞大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有位专家指出:医生不知道开一张处方是多少钱之时,就是医改成功之日!从这个角度看,一毛钱处方虽不具备广泛推广的价值,却能再次引发我们对医疗体制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坚定我们继续推进新医改的信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