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的是,抑郁症具有“晨重夜轻”的特点,患者醒来时情绪最低落、心情最不好,随着一天的过去,到了晚上心情反而好起来。由于个别抑郁症患者早醒后会出现轻生行为,如果家属发现上面的症状,要提高警惕,尽早陪伴他到精神科或心理门诊就诊。
还有一些睡眠问题也与精神因素有关,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
“睡不着”:指入睡困难,即从准备入睡到真正睡着超过30分钟。工作紧张、遭遇挫折、环境改变导致心理焦虑是最常见的原因。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入睡前焦虑”,他们一到晚上或者睡前就会不安,担心自己睡不着,觉得黑夜太长而感到绝望。
“睡不香”:有的人虽然能睡着,但睡得不踏实,感觉似睡非睡,一点小动静就会醒,以神经衰弱的人最常见,他们可能长期紧张,导致神经活动失调。白天精神不够、易疲劳,晚上又难放松,躺在床上东想西想。
“不想睡”:如果连续两周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白天也不疲劳,并且自我感觉良好,成天兴高采烈,说话想事特别快,甚至工作学习受到影响,可能是躁狂引起的睡眠改变。
“睡不醒”: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白天困倦嗜睡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很多是因为打鼾、鼻炎等阻塞呼吸道,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引起嗜睡。但有一部分人,特别是青壮年,如果白天老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愿意做,可能是抑郁症导致的动机缺乏,需要慎重对待。▲
酒精不是安眠药
失眠的人喜欢想些方法“催眠”,但下面两种助眠方法是很不科学的。
一是睡前“仪式”。慢性失眠的人,特别是超过半年的慢性失眠者,常常因为想要改善睡眠而强迫自己养成一些习惯,如早早卧床、泡脚、按摩、听广播等一系列“仪式化”的例行动作。实际上,这些办法对一般人可能有效,而慢性失眠的人大脑很可能已经发生了一些病理性的变化,比如神经细胞受损,或者精神持续高度紧张放松不下来。他们往往越想睡越睡不着,越想着睡不着该怎么办,压力越大,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仅靠自我调节是不够的,最好到精神科或相关专业门诊接受诊疗,通过心理治疗、服药等方法改善睡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