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瘦肉精”事件下架20多天后,双汇熟肉制品昨日在重庆市各卖场重新上架。为证明重新上架的产品安全,双汇集团重庆区域经理在卖场大吃火腿肠,但此举却只引来市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冷讽。(4月7日《重庆晚报》)
笔者相信,该区域经理此举也是迫不得已。因为,瘦肉精事件后,重庆超市30多种双汇产品全部下架,20多天来销量减少数百万元。
如此局面,作为区域经理,肯定着急上火,要不然怎么会亲自在卖场大吃火腿肠呢?当然,类似场景大家也不是第一次见识了———涂料企业的老总为了证明自己的产品绿色环保,就把涂料当饮料,大口喝下;乳制品企业的老总,为了证明牛奶的质量,也在新闻发布会上,亲自喝奶;市民反映水质有问题,自来水公司的老总就当着媒体的面,喝了一大碗水……虽然这些行为有着引导舆论、鼓励消费信心的作用,但是,总脱不掉“走秀”之嫌。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食品质量有问题,就要靠现场“吃、喝”来证明,那么,如果有人对农药产品质量有疑问,是不是也要靠商家以身试“喝”来证明呢?
显然不能!
在笔者看来,与其现在“走秀”招客,不如痛下功夫,把保障食品安全的文章做足。但事实上,要“面子”不要“里子”的情况,已成为一些行业的“潜规则”。“三鹿奶粉”的广告曾经铺天盖地,几十道检验说得振振有词,结果呢?双汇“十八道检测”的话语,犹在耳边回响,但是,事实却对其所谓的“检测”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早在2002年,国家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但遗憾的是,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将莱克多巴胺等纳入常规检测,这样,就给企业的无良行为留下了可以操作的空间。在曝光的双汇“瘦肉精”事件中,“瘦肉精尿检”、生猪检疫等如同走过场,有的“尿检”甚至用人尿冒充,每头猪,商家只要花2元钱就能买到三大证明。
这样的无良行为,如果没有具有良知的人士提供线索,没有新闻媒体及时跟进,如今,人们可能还在吃着双汇问题火腿肠,而不知其危害。
据统计,我国每年出栏生猪6亿头左右,但是,对生猪的“瘦肉精”检测,基本都是抽检,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生猪即使吃了“瘦肉精”,也能够安全过关,因此,就留下了不容忽视的监管漏洞。双汇“瘦肉精”事件再次发出警示,有关部门要及时采取措施,堵上监管漏洞,而且,食品安全监管不能老是事后监督,亡羊补牢,否则,出现一个又一个“三鹿奶粉”、“双汇”事件,就不足为奇了。事后监督,既纵容了企业,也忽悠了社会,让病源越来越深,会给更多企业造成“运气不好才被抓住”的心理“暗示”。因此,执法部门不能就事论事,应该举一反三,查漏补缺,使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因为,在食品安全方面,广大消费者付出的代价实在太沉重了,不是商家几个“走秀”动作,就能够恢复其信心的。 蔡正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