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气温回升,春暖花开,正是带上家人和朋友一起郊游踏青的好时光。有关医学专家提醒您,游玩同时一定要注意身边的健康问题。
踏青须防莱姆病
莱姆病多发在春夏季节,一般在4月份开始出现,5月份明显增多,6月份达到高峰,这正是旅游踏青旺季。
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邹洋主治医师介绍,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由蜱(俗称草爬子)为传播媒介的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种对人类危害相当严重的传染病。
莱姆病螺旋体在潮湿和低温的情况下抵抗力较强,但遇热、干燥和一般消毒剂均能使其失去活性。莱姆病的潜伏期在我国是1-180天。
在人感染莱姆病病原体后,早期出现的局部皮肤表现是:患者被蜱叮咬部位的皮肤出现红色丘疹,逐渐扩大成环形红斑,以大腿、腹股沟和腋下最多见,可呈游走性,可硬变、疱疹、坏死,常有灼热感和瘙痒。患者还可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感染数周或数月后可进入感染播散期,由于病原体通过血液或淋巴液播散至机体内其它许多部位,从而导致多种系统症状的出现。如神经系统(脑膜炎、面神经炎、神经根炎、周围神经炎)、心血管系统(房室传导阻滞、心包炎等)疾患。
到了晚期,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炎,多发生于大关节(如膝关节),通常表现为间歇性发作的非对称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其余关节表现为运动时疼痛,如肩关节、肘关节、踝关节等。一些患者可出现慢性萎缩性肢皮炎(发病通常为渐进性的,以下肢或足部出现肿胀、成蓝色到青紫色的皮肤损害为特征,最后皮肤变硬萎缩,造成关节残疾)。
蜱叮咬机体的时间越长,传播病原体的可能性就越大。叮吸时间若短于24小时,则难以传播感染。因此,及时发现叮吸人血的蜱并尽早拔除,是预防和减少莱姆病发生的最重要的措施。
提示
1、踏青时做好个人防护。在进入森林、灌木丛或草地时,要穿上色彩鲜艳的长裤,并将裤口塞进袜子内,防止蜱的侵袭。
2、避免在草地上坐卧,尽量减少停留时间。
3、在林区或山区游玩了2~4小时后,要全面检查衣服、体表,发现有蜱应及时去掉。若发现蜱叮吸,宜轻轻摇动使其自然脱落或涂抹碘酒予蜱体上,或用烟头熏烫,使蜱的口器自行松钩后再轻轻拔出,切忌生拉硬拔,造成蜱口器残余在皮肤内。叮咬伤口处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李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