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精神病院收治吃紧 半数患者难及时入院
2010年07月12日 08:52 京华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试点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的海淀尝试

受困于流转难,精神疾病专科医院长期缺少空余病床,新增精神病患者难以住院治疗。

为此,海淀积极探索精神病人社区康复的形式,先后建立了一处“玫瑰园”和3个社区康复站,吸纳了百余名精神病人前来康复。

有别于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封闭,社区康复机构给病人创造宽松、互动的环境,接近普通人的社区生活。此种方式,利于精神病人的康复。

走进“玫瑰园”

“在庭院里散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旷神怡之际,不禁想起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回想在医院的生活,恍如隔世。”

搬进玫瑰园的第二天,精神病患者张励志(化名)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段话。

玫瑰园租用海淀区温泉镇的一处别墅,14位精神病人在此接受康复治疗。

7月6日下午2点,张励志和其他病人集中在客厅看电视,播放的是央视的《探索发现》。除了这个节目,他们还爱看动画片。

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以下简称精防院)院长王诚带着记者进来,他们纷纷站起来打招呼。

这个炎热的夏天,“玫瑰园”被收拾得清清爽爽。打扫卫生、收拾屋子、买菜做饭,张励志等人都要和志愿者一起轮流参加。

作为14人中学识最高的张励志,引领着这个群体的文化“潮流”。秦芝桦跟他一样有着海外留学经历。

玫瑰园由意大利“全国爱心与服务协会”出资,与精防院合作建立,用于精神病人的康复。这种引进意大利精神病人康复理念、建立在社区的康复病房,在全国尚属首例。

流转之难

发病之前,秦芝桦曾在一家石化研究院工作。发病之后,不能工作了,爱人也和她离婚了。

“我想出去找一个有养老保险的工作,不一定要专业对口,至少要自己能照顾自己。”秦芝桦说。她很快又摇头,“找工作肯定要面试,我40多岁了,机会肯定少。即便能面试,我得要告诉单位我有这个病吧?那别人一听,还能要我吗?”

她联系过居委会,想回家。因为没有家属照料,居委会不同意她现在回去,“没人担得起责任”。

玫瑰园负责人白巍说,有强烈的工作愿望、想回家……都是病人病情转好的表现。但玫瑰园也面临跟市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类似困局:流转困难。去年9月至今,有3位病人从玫瑰园回家,其中只有一位找到了工作。这里的病人出不去,精防院的病人也很难再进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转发到凤凰网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李秋萌 易靖 编辑:宋扬
凤凰健康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