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情受挫说:发生在年轻大学生身上的凶杀案,而且凶手杀害的是一个男生旁边的女生,很自然就让人想到了“感情受挫”的字眼。这是一种社会影响相对较小的犯罪动机,犯罪目标针对的是某个特定的对象,比如其女友、情敌、室友或者师长,曾世杰在感情受挫的时候,还没有把矛头指向社会更大的群体,所以遇难的仅仅是那个涉嫌“感情纠纷”的女生,当然身边的男友和另一个男生也顺带遭到了攻击。如果曾世杰的犯罪对象是夜里9点还在河边散步的男生和女生,那一定是他们与曾世杰发生了感情纠葛,让其心理调节机能不再处于和谐状态,甚至产生应急心理性障碍,所以产生报复倾向。
分析这个时候的曾世杰,他的心理状态是:谁让他感情受挫,他就让谁付出代价。他的目的可能很单纯:仅仅为了让自己的愤懑能够得到发泄。他一发泄,那个女生就成为牺牲品。
曾世杰的感情受挫,可以有很多表现,比如与女友移情别恋,或者曾家太穷不能支付女友高额的化妆品费用。还有诸多原因,感情问题真是说不清。如果不是女友而是室友或者老师给他强加了心理挫折感,他发泄的对象可能也会“移情别恋”。这跟2004年轰动全球的马加爵杀人案如出一辙。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琐事与同学结怨,残忍地杀害了4名室友,也是“感情受挫说”的典型。
2.随意杀人说:看谁不顺眼就杀谁,碰上谁就杀谁。这种流行学说的观点,认为曾世杰瞄准的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对象,他可能跟那个女生和男生根本不认识,因为他们是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走在路上就是陌生的路人,这两个陌生的路人在血案之前没有任何关系。这时候的曾世杰,面对路人和校友,怀揣的不是刀子,而是对整个人群、社会的愤怒,所以他就把愤怒无端地发泄到了遇到的第一人身上,遭遇不幸的就是那个可能根本不认识他的女生。如果不是这个女生,也可能是另一个女生或者男生。
分析曾世杰对陌生路人施暴的理由,是发泄自己的某种社会情绪,用暴力的方式,对自己的遭遇表达不满和报复。这有点像南平凶杀案的凶手郑民生,为了发泄自己对前女友和领导的不满,把暴力强加在了无辜的小学生身上。在这种扭曲的心理状态下,一个人随意杀人,就是一种严重的反社会人格。
曾世杰跟马加爵一样,都是本科大学生,懂得杀人偿命的道理,但他们为什么还要干出这种万人痛骂的恶事?虽然格桑们试图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会尊重生命,但这样的事件还是在我们眼皮底下屡屡发生。如今,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校园惨案,探究曾世杰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产生这样的变态心理,才是值得引起深思的社会问题。
引发曾世杰们非得要动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有其个人性格的原因。这样的一代人,从小在宠爱和蜜罐中长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经受不得批评和打击,遇到挫折容易走极端。由于过度自我,导致他们非常在意自己,遇到矛盾总是指责对方,不能与同学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曾经有心理专家对马加爵进行心理测试,发现其“情绪压抑、人生观扭曲”。
仔细分析曾世杰们的社会行为心理,其实是社会现实在他们身上的映射。一个人的行为,往往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比如他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社会经验,他对社会的认识和判断。我们无从了解曾世杰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财富程度,但诸多社会现象对他的个人行为的影响,是有着深刻背景的。比如越来越多的暴力事件、群体事件,在这些尚不成熟的年轻人心里投下阴影,以为校园就是社会的另一个版本;比如充斥他们生活的网络暴力和色情游戏,也让他们容易把真实的社会当作虚拟的网络,以为随意拨弄鼠标就可以在校园里翻云覆雨;比如社会不公、分配不均、拜金主义、就业难等,极易让这些学生们迷失人生的方向,形成反社会性人格。当他们遭遇不公,心底的愤懑和压抑就会爆发。这样的人,就成为身边的定时炸弹。
有人说校园就是迷你型社会,是有道理的。特别是在如今网络发达、信息无法掩盖的时候,学生们提前知晓了发生在社会上的一举一动,他们没有把课堂知识与社会衔接起来,却把社会上的诸多阴暗事件与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所以,曾世杰在做出疯狂举动之前,一定充满了压抑、冲动、绝望,把自己提前送上了审判台。曾世杰在一手制造悲剧的同时,也让自己的人生走到了终点。
曾世杰的悲剧发生后,有网友借此指责高等教育,说这是一个培养变态者和失业者的乐园。其实这很不客观,单纯把责任强加在某一所学校,或者某一个老师身上,都是片面和有失公允的。面对急剧扩招的学生和足够少的就业岗位,高校是无能为力的;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问题,格桑们是力不从心的。
是社会的病理性障碍,导致了无数校园悲剧的发生。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健康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健康",独家策划注明不予转载的均不可转载,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闫昭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