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
赖永洪,儿科主任医师,高级管理人员管理硕士。现任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担任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医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院协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人文医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儿科病谱新变化:
儿童高血压发病率达10%
据赖永洪介绍,从上个世纪50年代之后,每隔20年儿科的疾病谱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在过去30年,传染性疾病排在儿科病谱的第一位,占40%左右,主要是病毒性肝炎等,第二位是呼吸系统疾病,占30%左右,接下来比较常见是小孩的贫血、肾炎,新生儿疾病,营养不良等等。而在最近5年,我国儿科疾病有了很明显的改变,比如说以前感染性的疾病明显下降,但儿童的恶性肿瘤和小孩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却越来越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儿童高血压。”赖永洪说,国内进行的儿童血压抽样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率多为5.4%~19.4%。大多数城市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0%左右。“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实际上与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一个家庭如果不对用油、用盐有适度控制的话,那么就极有可能养育出一个口味偏重的孩子,从小如此,患糖尿病、高血压的机会当然比别人高。”
而在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意外伤害占了相当比例,据最新研究显示,在我国意外伤害占儿童死亡原因总数的26.1%,居首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增加。
养育常见误区逐个数
误区一:一个小孩生病,五六个大人陪着到医院
院长点评:孩子生病,家长紧张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医生的角度看,实在没这么必要几个大人陪着到医院,因为这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我认为两个家长就够了,一个是最亲近的,不一定是爸爸妈妈,可以是日常负责照顾孩子的,能哄他听话的,了解他生活细节的人。第二是真正的监护人,这个人是可以“做决定”的。
误区二:孩子发烧,动不动就让医生给吊针
院长点评:是否需要打吊针,要由医生根据病情来决定,不能由家长来指挥医生。站在医生的角度,吊针有必要的时候就应该打,比如说孩子的病情比较重,不能吃不能喝,或者一些药品口服的效果不好,再比如小孩吃下药会呕吐,这些情况下有可能需要通过静脉注射给药,但应该由医生去判断。
其实,盲目的吊针往往还会给健康带来危害。这是因为吊针主要使药物直接通过静脉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经常或大量的打点滴,会使微血管丰富的心、肺、肾等重要器官中的不溶性微粒大量蓄积,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微血管的血栓梗塞、肺纤维化、肺动静脉压增高,以及局部组织水肿、炎症、坏死,甚至引起癌变等。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应遵循“可口服的不吊针”的原则。
误区三:补钙、补铁、补锌……保健品当饭吃
院长点评:这没必要,孩子体内是否缺乏某种营养素,应该由医生判断。我个人认为,如果这个小孩饮食正常,那么人体所需的营养往往基本够了。不过由于现在的城市人吃得越来越精,小孩在生长发育时期所需的维生素未必完全足够,那么适当补充点维生素也是可以考虑的,但是不要什么都补,而且也非多多益善。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有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比如鱼肝油(含维生素A与维生素D),吃多了可引起发烧、厌食、烦躁、肝与肾脏功能受损。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长期服用过多可以诱发尿路结石、脆骨症等病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闫昭遐
|